番茄抗枯萎病I-2基因的SNP分子标记及种质资源的筛选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由于其产量高,营养丰富,食用性好,适应性强,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随着番茄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以及保护地的特殊环境使得番茄病害日益严重,枯萎病是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抗枯萎病的番茄品种是防治枯萎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本实验根据I-2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利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番茄抗感品种I-2基因的DNA序列,发现SNPs。以其为3’端设计等位基因特异引物及其互补引物,研究了特异引物3’端碱基错配类型和位置对等位基因特异PCR的影响,并对50份种质资源进行了SNP分型。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针对番茄抗枯萎病I-2基因设计三对嵌套引物,将从抗感番茄材料中获得的I-2基因测序并与Genbank上I-2基因序列比对,筛选抗番茄枯萎病的SNP标记2个:1793位C/T及1963位G/A。2研究了引物3’端不同位置碱基错配及不同碱基错配类型对PCR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引物3’端第1,2位碱基错配对抑制等位基因特异引物与模板的结合起重要作用;C/T错配强于C/A错配;设计引物引入强错配并置于3’端第二位与SNP相隔一个碱基,获得了特异性条带也可以有效地阻止非特异性的扩增。3优化PCR反应体系:退火温度58℃, Mg2+2.5mM, dNTP250μmol·L-1提高了反应的准确性。4应用筛选特异引物,对50份番茄种植资源进行鉴定,筛选出抗枯萎病材料39份,与人工接种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栽培茄116、117为母本分别与野生茄水茄进行杂交,得到远缘杂种116×水茄、117×水茄,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SSR分子鉴定以及不育性分析。同时对六种不同品系的栽培
黄瓜(Cumcumis sativus L.)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设施栽培中,黄瓜经常受到持续阴雨天气或雾霾天气低
红菜薹属白菜类蔬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的一个变种,起源于我国长江中游流域,因其营养丰富,脆嫩爽口,别具风味,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根据其商品成熟期外观可分为有蜡粉红菜
本文主要从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的诱导、鉴定展开,并对二倍体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的主要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生理生化特性、抗坏血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比较分析,同时
菜用大豆属豆科,大豆属,栽培大豆种[Glycinemax(L.)Merr.],也称毛豆、枝豆。因其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然而,与大豆一样,菜用大豆也是主要致过敏食物之一。其种子蛋白中含有
原花青素(单宁)与花青苷是植物体中重要的黄酮类代谢产物,虽然其前体物质都是在细胞质生成,但二者最终都形成并储存于液泡内。近年来,对于原花青素与花青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
番茄叶霉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由番茄叶霉菌(Cladosporium fulvum (Cook) Ciferri)侵染引起,番茄叶霉病菌很容易分化出新的生理小种,抗病品种一旦开始投入生产很快会被新的生
番茄是一种世界性经济作物,其产品品质及产量的形成受植物光合效率影响并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叶色突变是一种常见且易于鉴定的表型,开展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对阐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