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中段高能洪水重建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冰川或滑坡等阻塞雅鲁藏布江形成的大型古堰塞湖在第四纪期间因溃坝引发了高能溃决洪水,此类大流量事件可能在地表过程和区域地貌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雅鲁藏布江中段广泛分布的高能洪水沉积证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沉积序列及内部特征,并以此解读洪水过境时的水动力特征及其变化;运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高能洪水及其相关沉积物进行系统的年代测试,在评估年代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构建年代框架;利用浅水方程与逐步回水法估算洪水的峰值流量,并简要分析本研究区内高能洪水的潜在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在雅鲁藏布江中段约30 km的河段两岸发现的7个高能洪水沉积沙坝,主要可归为涡流沙坝和点状沙坝。这些巨型沙坝不同部位的沉积结构及其变化均可以用高能洪水的沉积特征来解释。1#巨型沙坝沉积物的粒径、沉积结构、层理及接触关系等特征表明该流域可能存在两期单独的洪水事件。2#巨型沙坝下伏的湖相沉积物表明该堰塞湖的发生时间早于高能洪水事件,可以为洪水事件提供年代约束。(2)由于较低的释光特性和长石污染,部分光释光样品未得到年代结果;排除高估或受扰动年代后,本文共使用14个年代结果构建了雅江中段高能洪水的年代框架。结果显示,该流域至少发生了两次高能洪水事件(Ⅰ和Ⅱ)。高能洪水Ⅰ发生在12.14±1.06 ka~11.05±0.90 ka,由1#、2#、4#巨型沙坝沉积物测得;高能洪水Ⅱ发生于5.26±0.47 ka~3.20±0.24 ka,由3#巨型沙坝沉积物测得。另外,3#巨型沙坝下部的古河漫滩相沉积物的大致年代为10.82±0.89 ka,可能为两期洪水事件的间隔。(3)本文以0.1×106m3/s为步长模拟了0.3×106m3/s~1.3×106m3/s区间内不同流量下的洪水水位线及淹没范围,并与巨型沙坝顶部高程等洪水水位指示物进行对比,得到的流量结果差距明显。巨型沙坝1#和3#对应流量约为0.3×106m3/s,可能为一次单独的较低量级的洪水事件(高能洪水Ⅰ);其余坝体对应流量介于0.5×106m3/s至1.0×106m3/s之间,可能为同期洪水的流量值,明显的差异可能是受地形、河道形态、水动力等方面的差异及数值模拟的不确定性影响,导致流量模拟值出现偏差,综合分析后认为此次洪水事件(高能洪水Ⅱ)的峰值流量约为0.8×106m3/s。(4)综合梳理沉积解读、年代框架及规模重建等证据,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段至少发生了两次高能洪水事件,高能洪水Ⅰ发生于12.14±1.06 ka~11.05±0.90 ka,峰值流量为0.8×106m3/s;高能洪水Ⅱ发生于5.26±0.47 ka~3.20±0.24 ka,峰值流量为0.3×106m3/s。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推测本研究中的高能洪水Ⅰ可能由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杰德秀古堰塞湖溃坝导致。本研究提供了雅鲁藏布江流域高能洪水的直接证据,为该流域古灾害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深入研究此类大流量事件对大峡谷的集中侵蚀。
其他文献
近年来,鲜核桃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市场需求和价格持续旺盛,但采后贮藏期间极易发芽,显著影响其商品价值和市场供应期。前期研究发现,60Coγ射线对易萌发果蔬和鲜核桃采后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有关辐照技术如何通过影响内源激素尤其是ABA相关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等进而影响鲜核桃萌发的仍不清楚。研究以0、50、300 Gy剂量60Coγ射线处理的‘辽核2号’鲜核桃为试材,测定各处理(25±1)℃沙藏
黄土高原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苹果产区,其苹果产量和栽培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苹果产业已成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覆盖、施肥等果园管理措施被用于实际生产中,以实现果园生产力的提升及土壤肥力的改善,其不仅对土壤碳、氮、磷、钾含量影响很大,而且也会引起土壤及果树碳氮磷钾元素计量比的改变。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园艺覆盖配合不同氮素添加处理下的土壤-果树系统碳(C)、氮(N)、磷(P)、钾(K)养分含
新疆自然条件独特,红枣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红枣产区,尤其是新疆和田、阿克苏、喀什等主栽区。果实风味是果实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糖、酸和挥发性香气物质共同作用,通过影响人们味觉和嗅觉形成的对果实品质的直接认知。本文以灰枣、骏枣、七月鲜、蛤蟆枣1号为试材,采用了测试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4个品种在原产地和新疆不同地域的风味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产地枣果实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原产我国的特色经济林果,有鲜食和制干两类,鲜食枣是我国枣产业的重要类别,研究枣果实成熟生物学对于鲜食枣的采收、贮运和销售具有重要意义。AP2/ERF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研究发现其可能参与枣果实成熟调控,但其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论文基于枣基因组数据,结合转录组与q PCR分析,以及基因克隆和亚细胞定位等技术;利用Clontech SMART构建
温室大棚因长期种植单一农作物,出现土壤板结、养分不均衡、连作障碍等问题,使农产品产量下降,品质不佳,造成经济效益下降,生物菌肥的出现缓解了连作障碍带来的影响。本文以常规底肥为对照(CK),选取四种生物菌肥作为试验处理:均良固体菌肥(F1)、均良液体菌肥(F2)、生物菌肥(F3)和土壤修复剂(F4)。采用滴灌施肥的方式和宽窄行种植模式,比较分析四种菌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合四种菌肥对温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新时期城市群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兰州-西宁城市群区域作为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其发展对实现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既要体现作为区域增长核心的重点开发功能,又要完成生态安全保护任务。但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本底的脆弱性,对实现我国国土空间有效开发提出挑战。因此,协调好兰州-西宁城市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社会问题,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的城市社会正经历复杂的转型过程,大量的老旧住区更新诞生于市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城市资源环境紧缩的宏观背景下,住区更新与养老问题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西安纺织城四棉单位制住区,经过70年发展变迁,如今面临“人与环境双老化”的严重困境,住区环境适老性更新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单位制住区环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山塬沟壑纵横交错,海拔落差446~1568 m。受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局地小气候影响,花期冻害是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由于初春气温不稳定导致花期冻害频繁发生。研究表明,影响白水苹果开花早晚的主要气象条件是热量因子,其中以气温的影响最大。因此,根据对当地多年同期的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搞清楚该地区苹果始花期变化特征,对于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花
干旱少雨且季节分配不均是制约渭北苹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覆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应用的蓄水保墒措施,能够增加降雨入渗、减少土壤蒸发、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本研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在矮化苹果园中设置生草覆盖、秸秆覆盖和园艺地布覆盖管理方式,通过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不同覆盖管理方式土壤有效水时空变化特征、降雨入渗与雨后土壤水分衰减规律、土壤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并调查了果树生长状况与
陕西作为我国苹果主产区,因其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等自然优势,苹果产业迅猛发展,目前种植面积以及总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但是由于土壤贫瘠、干旱缺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果农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钾肥,忽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等不合理施肥措施,不仅导致苹果单位面积产量低下,而且由于养分失衡导致的水心病、苦痘病、花叶病、黄化病以及小叶病频繁发生,对果实品质造成显著影响,大大降低了苹果的商品价值,严重影响了陕西省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