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为人们孜孜追求,更是一种素质教育和修身养性的手段,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书法修习具有怡情、养性、健心之功效,近当代也有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后发现书法练习能够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可以调节并改善情绪、认知、行为。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对书法与认知加工、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毛笔书法负荷、硬笔书法负荷、书写负荷之后大脑对字形判断的反应明显加快,对字形判断的正确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三种负荷都能增加大脑的认知加工能力。(2)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书写任务对大脑反应时的缩短效果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毛笔书法对字形判断正确率的提高比硬笔书法组和书写组明显,并且存在显著的差异;硬笔书法组和书写组对字形判断正确率的改变则未见明显的差异。(3)篆书组、楷书组、草书组之间对反应时的缩短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3种书体均能对大脑的反应时起到缩短的作用,书法活动中书体的不同可能并不会造成大脑对字形判断反应的差异。(4)篆书负荷、楷书负荷、草书负荷对字形判断的正确率提升存在显著差异,篆书负荷的提升效果最好,楷书和草书对字形的判断存在差异并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推测篆书的特点更容易激活视觉条件的视大细胞的通路。(5)研究结果表明在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状态下,笔压、字位、规范性、圆润性、粗细度、力度、流畅度、宽高比、倾斜度、充满度11个书法笔迹变量都存在差异,数据表明了不同情绪状态下,书法笔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6)在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状态下规范性、圆润性、力度、流畅度、充满度的差异尤为显著,分别表现为:a.规范性:高兴>悲伤>恐惧>愤怒b.圆润性:高兴>悲伤>恐惧>愤怒c.力度:愤怒>恐惧>悲伤>高兴d.流畅度:高兴>悲伤>愤怒>恐惧e.充满度:愤怒>悲伤>恐惧>高兴(7)笔压、字位、粗细度、宽高比、倾斜度的差异则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