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等三种杨树生根期间内源激素及酶活性变化分析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t_a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杨,河北杨和青杨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情况,运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胡杨、河北杨和青杨生根过程中的POD活性变化,综合分析影响杨树扦插生根的主要因素及胡杨扦插难以生根的原因,具体研究结果如下:胡杨插穗扦插后几乎不生根,青杨扦插最易生根,扦插5天后就开始生出不定根,河北杨生根情况介于这两者之间,扦插2周后逐渐生出少量侧根。生根期间,胡杨的生长素含量很少,青杨的生长素含量最多,且生根期间增长幅度较大。就杨树的生根实际情况与生长素含量比较来说,生长素的含量与三种杨树的生根能力呈正相关。脱落酸含量的变化基本和生长素保持一致,扦插后胡杨的脱落酸含量没有变化;青杨脱落酸含量在扦插一周左右出现明显的增加趋势;河北杨扦插后一周的脱落酸含量介于胡杨和河北杨之间。胡杨的赤霉素含量从扦插后第一次测定开始就保持在较高水平而青杨在扦插初期赤霉素含量较低,而后逐渐增加,河北杨与青杨在扦插初期的赤霉素含量有一定的差别,说明赤霉素对杨树的生根有抑制作用。杨树生根期间,POD活性对其生根的影响较大,较高的POD活性能够促进杨树生根,若POD活性很低,则对杨树生根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POD活性与生根的能力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果桑栽培已经成为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有关桑雌花与桑椹生长发育的研究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讨桑树雌花发育及其调控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果桑品种“大10”和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主要形式,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N,P,K),对维持土壤肥力、保持植物再生长,养分的可利用性,促进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环境的过滤器,改善了城市的结构和形象,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近几年,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更高,绿地建设越来越强调生态,其设计不仅要求外观上符
黄秆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 f.aureocaulis)是竹亚科(Bambusoideae Nees)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 McClure)的变型,竹秆为黄色,节间会出现不同宽度和深浅的绿色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原产我国,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水资源匮乏引起的干旱胁迫已逐渐成为限制菊花生产以及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