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考察(1868-1945)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一直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而要实现“富国强兵”这一中心目标,教育是重要手段。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日本不断通过颁布和修改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军国主义教育,企图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学生心中埋下侵略扩张的种子,以达到军国主义化的目的。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政策,使军国主义思想和势力大大削弱,但并未消失。从中曾根康弘首相以来,日本加速右倾化,不仅多次发生教科书事件,还数度修改战后颁布的《教育基本法》,进行所谓“爱国心”教育,其恢复二战结束前军国主义教育的野心昭然若揭。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以史为鉴,就二战结束前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加以考察和研究。本文主要就二战结束前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每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内容和产生的影响予以探讨。文章由正文三个部分和结语组成:第一部分,从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发端入手,主要就明治维新后日本如何在岛国地理环境、武士道传统“海外雄飞”论、德国军国主义的影响下,颁布《教育敕语》等一系列教育文件,走上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道路的,并以福泽谕吉、森有礼为代表,分析了这些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所施加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对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普及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甲午战争后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在战争胜利和军需工业的刺激下继续发展;日本政府通过颁布《师范教育令》等文件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并建立了青年训练所和国定教科书制度;以德富苏峰、北一辉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对这一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施加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全体日本国民的战争狂热。第三部分,围绕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强化问题展开探讨。这个时期的军国主义教育在法西斯思想传播、国内矛盾激化、对抗共产主义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下而“战时化”。日本政府颁布了《青年学校令》等军国主义教育文件,建立了教育审议会。以石原莞尔、浮田和民为代表的思想家,将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推向巅峰。结语部分,除对正文予以总结外,还就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恢复二战结束前军国主义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日美军事同盟的建立和加强,日本欲建立有效的“国家防卫”,实现再军备。日本右翼势力企图通过“爱国心”教育、修改《教育基本法》、抛弃“和平宪法”和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手段,恢复二战结束前军国主义教育。他们的这一企图和活动,不仅导致中日关系不断恶化,也给亚太和平带来了潜在威胁。本文旨在通过对二战结束前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梳理和考察,为防止日本教育向二战结束前回归及军国主义复活,提供历史借鉴。
其他文献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通过完善的经济预测方法,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并对可能发生的经营失败,发出预警信号,为管
本文以物流信息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竞争战略理论,着重分析行业平台的竞争环境,探讨56114物流网的竞争战略选择。首先,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56114物流网的企业背景,阐述
一体化进程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科技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智力资本已经日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教育培训成为企业培育人才、发掘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培
"活动单导学"倡导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活动中也自始至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导学"。从设计"活动单"起,"导学"就已经开始。"方案"是"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使得数字信息资源急剧增加。如何从海量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成为信息处理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本主要
智能化是现代建筑物的方向发展。智能建筑是建筑物与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优化集成。现代技术的进步不仅代表智能建筑的发展水平,也深刻影响着智能建筑的发
本篇论文主要围绕20世纪现代西方压抑理论进行论述,首先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压抑这一理论产生的历史语境并追踪其源起,深入辨析与之有关的各个要素,进而得出能够对中国文学批评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国防建设、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物件追踪、空间探索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获取、表达和传递更加高效便捷,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工业自动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大量的耗电设备投入到工业生产中,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能利用率成了各企业密切关注的问题,为了能够实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