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一直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而要实现“富国强兵”这一中心目标,教育是重要手段。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日本不断通过颁布和修改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军国主义教育,企图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学生心中埋下侵略扩张的种子,以达到军国主义化的目的。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政策,使军国主义思想和势力大大削弱,但并未消失。从中曾根康弘首相以来,日本加速右倾化,不仅多次发生教科书事件,还数度修改战后颁布的《教育基本法》,进行所谓“爱国心”教育,其恢复二战结束前军国主义教育的野心昭然若揭。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以史为鉴,就二战结束前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加以考察和研究。本文主要就二战结束前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每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内容和产生的影响予以探讨。文章由正文三个部分和结语组成:第一部分,从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发端入手,主要就明治维新后日本如何在岛国地理环境、武士道传统“海外雄飞”论、德国军国主义的影响下,颁布《教育敕语》等一系列教育文件,走上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道路的,并以福泽谕吉、森有礼为代表,分析了这些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所施加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对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普及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甲午战争后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在战争胜利和军需工业的刺激下继续发展;日本政府通过颁布《师范教育令》等文件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并建立了青年训练所和国定教科书制度;以德富苏峰、北一辉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对这一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施加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全体日本国民的战争狂热。第三部分,围绕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强化问题展开探讨。这个时期的军国主义教育在法西斯思想传播、国内矛盾激化、对抗共产主义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下而“战时化”。日本政府颁布了《青年学校令》等军国主义教育文件,建立了教育审议会。以石原莞尔、浮田和民为代表的思想家,将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推向巅峰。结语部分,除对正文予以总结外,还就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恢复二战结束前军国主义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日美军事同盟的建立和加强,日本欲建立有效的“国家防卫”,实现再军备。日本右翼势力企图通过“爱国心”教育、修改《教育基本法》、抛弃“和平宪法”和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手段,恢复二战结束前军国主义教育。他们的这一企图和活动,不仅导致中日关系不断恶化,也给亚太和平带来了潜在威胁。本文旨在通过对二战结束前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梳理和考察,为防止日本教育向二战结束前回归及军国主义复活,提供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