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以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为例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还应该让农民群体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相比城镇而言仍然较为滞后。同时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老年人的规模越来越大,传统保障模式的功能逐渐衰退,农村养老问题给老年人及其子女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导致老年人养老得不到充足有效的保障,而且子女在个人发展和生活消费支出不得不减少,不利于青壮年农民的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最终对我国总体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展开:   第一章是引言,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进行了介绍并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是国内外文献综述。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期刊文献,进行分类,从多角度总结出学界关于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主要观点,为本文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对国内现有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供给和家庭供给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第四章是实证部分,主要对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的养老保障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北京市养老保障制度在广大农民中的知晓度和参加情况,进一步分析农村居民对于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因素和特点,试图找出农民参加养老保障制度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原因。   第五章首先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目前最佳选择就在我国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本文把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置于二元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进行深入剖析与论证,具体地分析了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特殊经济社会基础,详细阐述了对该制度的需求及供给情况,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和老龄化并存,传统养老模式功能弱化等等;并将这些特殊性综合起来全面考虑,把它们作为我国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区别于以往制度建设的一个特点。但是,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性,论文中必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改进。
其他文献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我国青少年事务也逐渐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在此社会背景下,青年社会组织的培育起点也向着促进社会资本的生成和维持社会资本这一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施行和深入,教育行业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同时也注重学生个人终身学习发展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项目概况rn山西省中部引黄工程是山西省“十二五”规划大水网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工程自天桥水电站库区取水,供水范围涵盖4市16县,规划年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由于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并且其呈现“举家迁徙”的特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一直侵蚀着我国广大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劳动力素质及生活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进行的艰难的探索。最近几年,中国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了对卫生领域的公共投入,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逐年提高,农村居民医疗负担得到减轻,但仍有部分地区保障能力不足。2009新农合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当年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要达到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