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篇研究领域,新观点,新思想层出不穷,较为引人注目的是衔接和连贯理论。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的著作《英语中的衔接》问世之后,衔接概念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被认为是定义准确且对于跨句段语篇分析极其有用的一个概念。然而连贯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模糊,含混而又相当神秘的概念,甚至一度被人们所摒弃。连贯概念作为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而且常用的术语,它的内涵,外延等却尚未得到充分而且深入的论证。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连贯的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学家们重新审视它的概念。他们对连贯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包括语义学,语用学,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形成了各自相应的连贯理论,连贯已经成为了话语分析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是很少有语言学家从转喻的角度来研究语篇连贯,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构成理论成分之一,转喻将为不同层面上的意义构建,特别是语篇的连贯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随着认知语言学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转喻与隐喻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和推理的过程。它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基本模式,是人类认识客观实际的重要手段,根植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构成了我们日常的思考和行为方式(Lakoff and Johnson 1983:38)。Thornburg & Panther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言语行为的脚本模式,为转喻的认知功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本文将着重讨论言语行为转喻在语篇理解和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力。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部分,简要阐述了该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原因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对连贯研究的纵览。首先对一些基本的术语和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即篇章和语篇,衔接和连贯等,接着简要回顾了语言学家们不同的语篇连贯理论。在本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角度。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三章中,首先从认知的角度而非传统的角度来理解转喻,在回顾学界具有代表性的转喻释义后,提出了更为精确的,操作性更强的定义。“激活”,作为一个在转喻运作机制中不可替代的术语,在此释义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位置。同时,还研究了在转喻运作过程中具有极强阐释力的典型理论,如Langacker的参照点和活跃区转喻,视角凸显等。本章的探讨对转喻本身和语篇连贯的解释具有重要的作用。Thornburg & Panther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言语行为的脚本模式,为转喻的认知功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词语仅可激活言语行为脚本的一个成分,但是由于该成分与其他成分和脚本整体之间存在着互为结构的关系,可以在推理时以脚本中诸成分所指的概念为对象,行使借代功能,从而保证话语的深层连贯。这些都将在第四章进行详细的论述。第五章简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果,指出了本文的局限和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