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与“革命文学”的生成——以丁玲1927-1932年间的小说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丁玲1927-1932年间的小说创作为中心,通过对丁玲小说的创作转向进行现象分析与价值探究,展现以丁玲创作转型为代表的这一类既追求革命、革命文学价值,却又不断偏离革命文学规范的“革命文学”的生成转向的复杂性。
  首先,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与丁玲自身的生命体验,着重把握与分析作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自身的生命体验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的转变在创作主题流变上的反映。通过揭示从女性的个体反抗到革命与恋爱的互动再到无产阶级工农大众阶级斗争的主题流变特征,来把握革命话语从个体性革命话语的生产与失败到革命话语转型期知识分子话语与革命话语的结合再到无产阶级革命话语规范的建构与迎合的转变过程,从而把握“革命文学”的生成路径以及丁玲创作对“革命文学”生成的价值。
  其次,本文从创作策略的角度对丁玲的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从丁玲创作的叙事视角由内视角向全知视角的转变所体现的革命形象的群体化形态,从空间并置由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对比向多重公共空间的对比的转变所呈现的革命视野的逐步扩大,以及从情节模式由离家—反抗—再次出走向恋爱—革命再向革命斗争的演变所表现的革命写实的取向,来把握丁玲的叙述策略的整体面貌对“革命文学”叙事形态的丰富,并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缺失与社会活动的概念化等问题的发现揭示作家表意的焦虑。
  最后,本文力图从身份视角把握丁玲创作与“革命文学”生成的复杂关系。首先,从女性对革命政治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最终因女性意识与革命意识形态的冲突而告以破灭的结果,对丁玲创作主题的流变与叙事策略的转变既顺应、推动了“革命文学”的发展趋势,却又在创作策略上存在着种种问题的复杂现象进行解释。其次,以女性人物的塑造为载体,分析不同政治立场下作家对政治想象的不同实践方式,展现以丁玲作品中去女性化的女性群体为代表的女性在革命与革命文学建构中的依附地位,揭示革命政治始终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去女性化的本质。最终,通过对女性、知识分子等革命作家固有身份属性不能完全被整合或抹杀的事实与“革命文学”生成转向的断裂性要求之间的冲突,对上述存在的政治想象在政治体验中不得实现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并揭示在“革命文学”政治转向过程中革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困境。
  将丁玲1927-1932年间的创作与“革命文学”的生成相结合,既有利于还原与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革命作家的真实心理,探究“革命文学”生成的路径、形态以及身份隐喻,也为丁玲创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视点。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关键位置,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是语文素养培育的重要环节。评价有多种功能,其中反馈功能最为突出,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高质量地运用评价的功能,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在开展阅读教学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薄弱能力进行提升;教学后的阅读能力评价也有助于教师改善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阅读能力有哪些构成要素,一线教师如何对学生的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打破了以往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始推崇新型的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不光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还要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身心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在如今的教学理念中,美术教学是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渗透着许多爱国主义理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熏陶的同时,它可以让学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教学创新实践,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的引导,不断让学生透过语文学习的表面探索语文学科的实践内涵,提升语文素养,规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有效学习思维的训练,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方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语文课堂学习什么,他们应该掌握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不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笔者对这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前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个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不仅激励学生科学地进行学习,也是
期刊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颇负盛名的一位非裔美籍女性作家,她的作品被译介为二十多种语言畅销于不同的国家,但是在国内译介却极为有限,因此其研究价值在国内多被忽略。艾丽斯·沃克作为一位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有着美国公民的身份,身体里却流淌着来自非洲大陆的血液,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有着两个灵魂,两种思维方式,却难以在两者之间做出真正的抉择,这种分裂的文化身份及艰难的生存处境造就了她独特的生命体验。使得沃克在作品中极为关注非裔黑人在非洲故国与美国两种文化身份之间的难以抉择的矛盾与焦虑,及其在故国殖民地及美国社会中
西西是一个风格多变,难以定义的作家。她严肃的写作态度与先锋视野决定她的作品蕴含着较大的格局和深厚的内涵,作为一个向往自由同时又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小说显现出对人类生存境遇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家园意识,透视出哲学思辨色彩,也是她个人关于生存的智慧,她关注现代人如何在荒诞的境况中坚持自我和快乐的问题。本文以西西思想意识的变化为切入点来分析西西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意在探讨西西的乌托邦理想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西西从寻找身份归属到寻求精神寄托的转变是分析她作品的关键点,从现实迈向崇高,其中不变的是西西自省的态度,
阎连科凭借乡土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声名鹊起,却引发颇多争议、毁誉参半,“中国当代最具争议小说家之一”的说法被广为熟知。阎连科的文学创作涉及小说、散文领域,尽管其小说笔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但其散文创作则呈现出少有的放松,而作家的创作心态也在松紧之间复归平和。此外,阎连科的文论随笔——《发现小说》立足于小说创作与阅读经验,确立“神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坐标,于己有里程碑式意义,于他者亦有启发之效。本论文选择阎连科散文作为研究对象,意在发掘被忽视的散文价值,达到对作家完整、中肯的身份定位,借此折射涉足散文领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创新策略源于用于教学中通识教育的内容。这是对教师编排数学教学内容和积蓄教学方法的新要求,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采用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可以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并增强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创新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的关键学科,其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在思维创新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不断深化实施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初中英语课程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程中,教师的重点内容放在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发展上,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认知有限,单纯追求学生卷面成绩发展的课程教学目标,导致教师在课程中采用“基础理论讲解+题海训练”的英语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成效。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程的教育创新策略,以期提升初中英语课
期刊
摘要:自1920年汉语拼音以注音字母的形式出现在小学国语教科书中,就一直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可以说汉语拼音就是借助拼音文字的形式,来辅助低年级学生来完成非拼音文字的学习。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助力低年级小学生英语字母学习,降低儿童学习难度,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实现高效学习,助力“双减”。  关键词:汉语拼音;正迁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