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子行三十七颂》这部经典是十四世纪中叶由贾色·妥美桑布所著。藏传佛教后宏期之初,藏区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佛学理论家和闭关禅修者,其中理论联系实践,显密能够巧妙结合的高僧不多,《佛子行三十七颂》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这部著作的内容是佛教显宗和密宗为主的几乎所有佛教经典的教诫之精髓,堪称藏传佛教界千年不朽之作。总而言之,从拜师闻思至达到无上菩提为止,并且三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三士(上士、中士、下士)要修持的菩提道次全都跟三十七菩提分法(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及八圣道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用三十七个截词诗把意义和数量都美妙地等同起来并显示在这部经典当中。这部著作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即初义、论义、末义。本论文利用比较法、佛教理论、文献法、文化人类学、传统教育法和现代教育法、古代文学理论和当代文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理论依据,并结合与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通过这部修心经典的内容以及思想特点、体裁、艺术特色、作者的特点、人文价值、文学方面的价值、教育方面的价值、修心价值等的调查和观察,这部经典对藏族社会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起了多大影响,或者能产生多大作用。进而挖掘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世界一体化、和平共处、和谐社会等的口号跟这部修心经典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本文主题分为五章:第一章,分别介绍了《佛子行三十七颂》的作者贾色·妥美首先从闻思开始学习,经过长年累月的讲辩著(即讲说法旨、辩论经义、擅长世出世间两类著述),最后成为慧净贤(即智慧、净行、贤者)的有才干的,或者有智情能(即智慧、情感、能力)的菩萨亲自显现一般的境界为止。同时观察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以及这部经典是在何时、何地、为何编写。进而这部经典经过两个阶段才完整地编写完成;完成这部经典的神圣地:欧曲寺(欧曲圣山)的现状及其特色;《佛子行》与《佛子行三十七颂》之间的区别;最后作者圆寂的原因等做了分析和调查。第二章,分别分析了修心的概念、释词、类别、特点、功能、发展历史等。第三章,也是《佛子行三十七颂》的正文分析,尝试从新的角度与研究方法来探讨三乘三士要修持的菩提道次的特殊方法以及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思想特色和宗旨。第四章,分析了《佛子行三十七颂》的体裁特色、诗歌特点、艺术特色、基本框架的结构特点等。第五章,分别论述了《佛子行三十七颂》的修心价值、真善美的文学价值、三门(即:身、语、意)为主的行为教育或社会教育的价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