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森林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地源热泵系统性能预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zzbjz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源热泵技术由于其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主要方法有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仿真模型以及数据驱动技术预测等。首先,因为很多地源热泵系统没有安装监测系统导致实测数据的获得变得很困难,其次仿真模型的建立过程非常复杂,所以现在对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中,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具有稳定性强、准确度高等优点,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实测了八栋建筑的地源热泵系统夏季运行数据,以此为数据样本建立了RF模型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用来进行地源热泵系统COP的预测。测试数据包括了室外温度、用户侧供回水温度、地源侧供回水温度、用户侧流量、地源侧流量、制冷量、耗功率以及负荷率等与系统COP有关的参数,对这些参数进行了相关性检验,负荷率是和制冷量相关性为1的冗余特征,将其去掉的同时加入了系统COP的历史数据形成了模型的输入参数,系统COP为模型的输出参数,本文对每一个案例建立预测模型,确定模型参数,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分别用于评估魔性的精度和泛化能力,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方差R2来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发现,RF和BPNN模型对八个案例的系统性能预测都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RF模型在模型预测精度方面优于BPNN模型,两者的泛化能力不相上下。对单个案例进行分析发现BPNN模型对小样本量的预测能力要优于RF模型,但是RF模型对于样本量的变化的敏感性比BPNN模型低。样本的分布特征和数据质量都对模型的预测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对地源热泵系统性能预测中模型表现出COP值越高,预测性能越好的特点,但也需要剔除异常值来保证模型的预测性能。最终研究表明在地源热泵系统性能预测中两个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较高,都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预测模型的稳定性RF模型优于BPNN模型。
其他文献
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人脸关键点检测被广泛应用于人脸编辑、人脸姿态估计、人脸重建、疲劳驾驶检测和人脸识别等任务。然而现有的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存在不能同时兼顾检测精度和网络轻量级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设计了一种轻量级的人脸关键点检测网络——LFLDNet,并引入知识蒸馏的思想,利用复杂的教师网络指导LFLDNet进行训练,提高了LFLDNet的检测精度;同时提出了一种像素
汽轮机在火力发电、冶金、化学、舰船动力等领域应用广泛,带冠整体叶盘作为汽轮机核心部件,易受变工况和恶劣工作环境影响产生振动并导致疲劳失效,因此实现汽轮机带冠整体叶盘振动在线监测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叶冠互相碰撞、摩擦消耗了带冠整体叶盘周向能量,使其振动形式主要表现为轴向振动,传统振动测量方法难以利用径向布置的传感器实现蒸汽介质中汽轮机带冠整体叶盘轴向振动测量,同时振动测量结果极易受温度、间隙等因素影
动叶片是汽轮机的核心做功元件,汽轮机末级带冠叶片长期处于湿蒸汽、高温氧化腐蚀、水滴冲击等恶劣环境下,其工作状态直接关系汽轮机的运行安全和效率。叶尖间隙测量是汽轮机叶片状态监测的核心内容,然而受限于带冠叶片的特殊结构及湿蒸汽等恶劣环境的影响,目前尚无有效测量方法能够满足汽轮机带冠叶片叶尖间隙在线测量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涡流传感的汽轮机带冠叶片叶尖间隙在线测量方法,利用带冠叶片接缝处磁导率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运输载体。海底管道长期服役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管道发生腐蚀风险的不可避免。腐蚀缺陷使管道的壁厚局部变薄,管道的承载能力下降,管道容易发生泄漏、断裂等失效事故。海底管道一旦发生油气泄漏事故,不但影响石油天然气的运输,并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因此,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的失效压力分析一直是油气管道运输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
光与物质互作用的相关研究一直是物理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光电效应的发现。20世纪60年代激光的发明,将光与物质互作用的研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的强度不断提高,已经远远超过能将原子分子等直接电离的电场强度;激光脉冲宽度持续缩短,实现了从纳秒、皮秒到飞秒再到阿秒的飞跃发展。在这种超短超强激光作用下,原子或分子会通过吸收光子能量而被电离或解离。可
纳米技术的重点是纳米级结构的设计。纳米材料在工业、生物医学和环境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生物纳米反应器是一种模拟自然区域化的纳米材料,区域化即细胞的各种生物分子通常都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如细胞的能量代谢主要是发生在线粒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则在细胞质内进行;而区域化对于隔绝有毒的中间反应物、提高反应效率及防止不同反应的相互影响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病毒、铁蛋白、细菌微室和某些
液滴撞击液体表面现象广泛见于自然界及工业应用之中。尽管液滴撞击液体表面是一个经典的流体力学问题,也经过了长时间广泛的研究,但是由于液滴与液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及复杂的流动过程使得其具体的动态过程仍未被充分理解。本文通过高速摄影与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粘性液滴撞击液体表面的过程,重点关注液面上方的飞溅、射流及液冠的形成和液面下方液滴的互溶形态等问题。一般认为,当液滴撞击液池时会有沃辛顿射流产生。然而本研究中使
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在通信、安防、物质鉴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随之太赫兹辐射的生物损伤性成为人们密切关注且亟待研究的问题。蛋白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有关太赫兹辐射对碱性磷酸酶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有待挖掘。因此,本文以碱性磷酸酶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太赫兹辐射(0.1 THz,13 mW/cm2)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并从蛋白结构层面探索其相互作用机制,
过去十年中,包括电子皮肤在内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已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压力传感器,作为电子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如何改善压力传感器的性能,尤其是灵敏度和检测下限,对于拓展压力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十分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依然是一大挑战。本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仿生多级结构的超灵敏压阻型压力传感器且该传感器具有新颖的光增强的功能。该表面多级结
目前,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机器人在汽车、港口大型构件制造等领域应用广泛。节约能量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重点。因此,随着机器人大范围的应用,如何更好地节约能量必将是未来工业发展关注的核心。在焊接领域,焊接自动化离不开焊接机器人。工业应用中的大部分为弧焊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如何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焊接机器人的功率消耗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其一可以节省能量,其二可以降低工业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