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对中国对外区域合作战略的影响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i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论述美日同盟在“冷战”期间和“冷战”之后两个时期,对中国对外区域合作战略的不同影响,来论述美日同盟是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的外部原因,进而说明中国当前对外区域合作战略的实质,就是以在不同的区域合作中实现不同的战略目标,在复合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守弱而不争强。  美日同盟最初是地区性的军事同盟,在苏联解体之后,逐渐转变成为面向全球的全方位国家同盟。文章认为,美日同盟始终对中国对外区域战略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美日同盟的军事威胁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中国必须在对外区域合作战略中长期坚持“不结盟政策”。美日同盟转型之后,中国为了更好的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对外区域合作战略实践了诸多新型的合作模式。  经典现实主义理论认为,缔结同盟不是一个原则问题,而是一个权谋问题。也就是说,只要国家认为不结盟获得的好处比结盟多,那么国家就会采取不结盟的政策。文章认为:既然“结盟政策”是功利性目的的选择,那么采取“不结盟政策”也是功利性目的的选择,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文章通过史实归纳一国单独应对一个军事同盟威胁的历史经验,用简约原则总结中国独立应对美日同盟军事威胁的实践,既不能作为美日同盟的针对对象,又要避免东亚地区作为美日同盟的关切地区。这其中主要借助同盟困境理论来说明,美日同盟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坚持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外部原因。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中,本文采用了地缘政治,建构主义和自由主义多种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对外区域合作战略在美日同盟转型之后的新变化,合作区域由东南亚地区转向中亚和非洲地区。此外多种角度,对未来的展望进行分析,文章对未来持积极的态度。最后,总结出中国对外区域合作战略在实践中应对美日同盟影响的一些方法,为中国对外区域合作战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本文通过对美日同盟对中国对外区域合作战略影响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中国和日本在复合相互依存条件下,和平地共同成为世界大国的有效途径,既要尽量削弱美日同盟的影响,又不能过分刺激从而诱发军备竞赛。并为中国应对美日同盟的各种影响,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所作的尝试是从自然法的人本观念出发,在价值的层面反思法人制度的正当性。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本主义与实定民法的联系,以此说明全文为何要
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使监管机构,专家学者和广大投资者都十分关心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问题.近年来,己有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
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运用债权人代位权基本理论,对债权人代位权实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债权人代位权的实现必须经过诉讼程序;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为无独立请
玉米是黑河地区主要种植作物之一,近年,糯玉米种植在黑河地区发展迅速,鲜食型甜糯玉米其营养成分丰富,香甜可口,深受城乡人民的喜爱,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从播种至收获鲜穗条约
国际互联网(Internet)已经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及商业活动,使人类生活与交易发生了基本变化。从本质上而言,国际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数字化的工具。它建立在计算机强大的
近二十年是延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较大的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延边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经完成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
总体情况2006年,美国共发生火灾事故164.25万起,与2005年相比增加2.5%,达到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高值(2002年为168.75万起)。其中,建筑火灾事故52.4万起,与 General Situation
冷战后,随着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长期调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与同时期相伴而至的
我国以“议行合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决策权与立法权,以“一府两院”分别行使行政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共同构成国家的基本权力主体。对于政府的行政权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