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以李士懋先生“火郁发之”的学术特色为切入点,对先生治疗火郁证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治疗原则以及用药规律,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本课题拟采用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以李士懋先生专著《火郁发之》作为医案的基本信息来源,收集书中首诊医案的方剂、中药以及脉象信息。运用Excel 2013软件将涉及到的所有方药脉进行数据库录入。根据中医相关标准对所录入的信息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处理。建立火郁发之脉-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李士懋先生“火郁发之”的学术特色为切入点,对先生治疗火郁证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治疗原则以及用药规律,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本课题拟采用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以李士懋先生专著《火郁发之》作为医案的基本信息来源,收集书中首诊医案的方剂、中药以及脉象信息。运用Excel 2013软件将涉及到的所有方药脉进行数据库录入。根据中医相关标准对所录入的信息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处理。建立火郁发之脉-方-药信息数据库,然后将数据导出到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运用频次分析的方法对药物、功效和脉象的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法对数据库进行挖掘。结果:1.药物频次和配伍分析结果1.1《火郁发之》一书中涉及治疗火郁证的方剂共199首,使用中药246味,其功效归类共22种,使用频率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泻下药等。1.2单味中药使用的总频次为2265次,使用频次≥20的有33味,占所有药物总使用频次的52%。1.3李士懋先生在治疗火郁证时常用药物配伍中,二味中药配伍的关联规则有47条;三味中药配伍的关联规则有77条;四味中药配伍的关联规则有44条;五味中药配伍的关联规则有10条。常用的药物配伍有:僵蚕+蝉蜕、连翘+栀子;蝉蜕+连翘;石膏+知母;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牡丹皮;黄芪+当归;黄芪+党参;黄芪+柴胡;大黄+连翘+栀子;黄芩+黄连+栀子;半夏+黄芩+黄连;半夏+黄连+瓜蒌;枳实+半夏+竹茹;石菖蒲+胆南星+半夏;全蝎+蜈蚣+地龙;僵蚕+蝉蜕+姜黄+大黄+栀子+连翘等。2.脉象频次、脉象关联规律及脉药关联规律分析结果2.1火郁证的常见脉象有32种,使用总频数为643次,频数≥10的脉象依次为:数脉、弦脉、滑脉、沉脉、细脉、大脉、濡脉、无力脉、紧脉、躁脉、旺脉、洪脉。2.2火郁证常见脉象关联为:数+沉+滑、数+滑+弦、数+滑、数+沉、数+沉+弦、弦+细。2.3治疗火郁证的常用中药与脉象关联规则结果中,得到关联规则167条,其中数脉提取78条关联规则,沉脉提取40条关联规则,弦脉提取25条关联规则,滑脉提取19条关联规则,无力脉提取2条关联规则。出现沉数脉象时,常用到僵蚕、蝉蜕、大黄、栀子、黄连、姜黄、连翘等药;出现滑弦数脉时,常用药有黄连、半夏、竹茹、枳实、胆南星、瓜蒌、石菖蒲、黄芩、蜈蚣、全蝎、僵蚕、地龙等药;出现弦脉时,常用药有柴胡、白芍、枳实、半夏、黄芩、党参等药;出现无力脉时,常用到黄芪、当归、党参。结论:1.从药物功效使用频次来看:李士懋先生治疗火郁证多以清为主,重视透法和补法,遵循了火郁发之的“祛其壅塞,展布气机”治则。2.从药物配伍使用来看:治疗火郁证常清热与宣透并用;重视气机,气机调畅则郁热自除;扶正气,除虚火;重视虫类药的配伍使用。3.从脉药关联结果来看:在火郁证医案中,出现沉数脉时,常用到新加升降散加减;出现弦滑数脉时,常用到黄连温胆汤加减、小陷胸汤加减、涤痰汤加减以及蜈蚣、全蝎、地龙等虫类药;出现弦脉时,常见四逆散加减、小柴胡汤加减;出现无力脉象时,常用到补中益气汤加减。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车前子对番泻叶水提液灌胃法复制腹泻模型大鼠小肠、结肠和肾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表达的影响,基于AQPs途径探讨车前子“渗湿止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模型组和车前子低、中、高剂量组。用番泻叶水提液灌胃法复制大鼠腹泻模型,同时给予车前子水提液进行治疗干预,连续14天,在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大便和尿量情况。实
在大数据、物联网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智慧交通项目俨然已成为我国交通行业发展的关键载体,对国家和地方交通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各地智慧交通项目虽如火如荼的建设,但实际运行效果却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及实际案例分析得到,在智慧交通项目的实施运行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问题:政府部门协调困难,易发生互相推诿责任的“踢皮球”现象;市民
猪丹毒杆菌主要引发猪丹毒,且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这无疑增加了猪丹毒防控的难度。本文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结合本地BLAST筛选猪丹毒杆菌表面保护性抗原,以发掘该菌表面相关毒力因子,有助于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同时可将得到的蛋白作为新型疫苗的候选抗原,具体研究如下:以抗猪丹毒杆菌IgG为靶分子,选取噬菌体环7肽及12肽库筛选猪丹毒杆菌表面B细胞模拟表位,并经SAROTUP网站排除非相关性肽(TUPs)。结果
近年来,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着,项目和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应用上了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相比人工手动测试来说有着许多优点,它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测试从而提升测试效率,也能规避人工测试易出错的问题,保证测试准确性。因此自动化测试在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发以及制造业产品测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于大型互联网企业,大部分制造业需要将测试聚焦在实际的产品上,尤其是像智能家居这些物联网产品上,必须对产品功能
第一部分:通心络对高脂喂养C57BL/6J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目的:通过观察高脂喂养的肥胖小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肠系膜动脉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真核
随着相变存储器的尺寸微缩,相变材料纳米线的研究颇具价值。纳米线不仅可以作为测试系统来研究维度和尺寸对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还是新型纳米器件的组成部件。本文主要针对电化学法制备的Bi2Te3纳米线进行自组装方法和电学性能研究。主要论述了以下内容:首先利用MATLAB软件针对Bi2Te3纳米团簇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在金属半导体接触的基础上建立M-S-M模型,对实验所得的Ⅰ-Ⅴ曲线提取出了 Bi2Te3纳
在众多决策问题中,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决策环境的复杂性,传统模糊决策工具已无法胜任复杂场景下的决策要求。作为经典模糊集的拓展,区间对偶犹豫模糊集及其拓展形式不仅能刻画决策信息的犹豫性、模糊性指标,亦能兼顾决策者的多维偏好。其研究可丰富模糊决策理论,有助于提高复杂场景下的决策准确度。本文以区间对偶犹豫模糊理论为基础,探究了几种具有区间对偶犹豫模糊信息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具体内容及主要创新总结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常用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但是长期口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关节腔注射给药将药物直接输送到关节部位,能提高关节局部药量,减少药物全身分布,增加疗效且减少全身不良反应。但是多数药物在关节局部消除快,滞留时间短,因此需要多次注射,给患者带来痛苦。可注射水凝胶能在注射部位形成缓释药库,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长期困扰着交通管理者,交通问题带来的影响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出行,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绊脚石”。为解决车流量较小路口周期损失时间和绿损时间较大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信号控制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了目前信号控制中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通过研究常规的信号优化方法,提出了通过“共享”行人绿灯时间的优化方法,同时通过实例验证,进一步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为此类路口的信号配时优
目的:本研究对门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连术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湿热互结兼瘀证的病例特点,观察其临床疗效,提炼总结导师的用药经验和学术思想,为前瞻性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及理论支撑,为本病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15年-2018年于开封市中医院闫镛教授门诊就诊的湿热互结兼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研究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