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 UCA1调控低氧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和血管周围炎症是促肺动脉高压(PAH)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PAH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PASMCs过度增殖引起肺血管重构,缺氧是造成PAH的主要诱因。目前PAH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是许多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功能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以及血管生成。关于lnc RNA异常表达水平与PAH发生发展关系的深入的机制研究仍较少。尿路上皮癌相关蛋白1(UCA1)作为一种新型lnc RNA,因其在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凋亡、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视为一种具有潜能的靶点基因。现有研究已表明了UCA1在PAH发展中的作用,且进一步研究发现经AKT/m TOR途径激活可促进了PASMCs的增殖AKT/m TOR信号通路的下调在抑制细胞增殖,减少肺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了UCA1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以及AKT/m TOR信号通路在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然而,UCA1对PAH的影响尚不清楚,在PAH的研究中,UCA1与AKT/m TOR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也很少。因此,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将深入认识Lnc RNA UCA1在低氧诱导下PASMCs表型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而为PAH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本研究中通过q RT-PCR测定UCA1在大鼠健康组织和PAH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CA1对AKT/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pAKT,AKT,p-ERK,ERK,p-m TOR,m TOR的表达。流式细胞术、MTT和Brd U分析分别用于研究细胞周期,生存能力和细胞增殖。此外,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了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质,例如CDK4,CDK6,cyclin A2,cyclin D1和cyclin E。划痕愈合分析和transwell实验用于测量细胞迁移。结果:⑴建立的肺动脉高压SD大鼠模型经3周时间后,肺动脉平均压超过25mm Hg,与对照组、基线组和1周组肺动脉平均压相比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造模成功,达到PAH的诊断标准;⑵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培养的PASMCs对平滑肌α-actin免疫荧光显色呈阳性反应,在PASMCs胞质中可见棕红色荧光显色的肌动蛋白,并且肌丝与PASMCs长轴平行排列;⑶PAH条件下肺组织和肺小动脉组织中UCA1与正常组织相比均上调(P<0.01)。低氧条件下UCA1的表达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表达上调(P<0.01)。相对UCA1,si-UCA1-1(P<0.01)和si-UCA1-2(P<0.05)表达均明显下调;⑷低氧条件时细胞活力高于常氧条件(P<0.01)。与空白组和si-NC组相比,缺氧条件下的细胞活力被上调,而UCA1表达下调降低了细胞的相对活力(P<0.01)。与空白组和si-NC组相比,缺氧条件下si-UCA1-1中的阳性细胞数减少;⑸与si-NC组和空白组的细胞相比,缺氧条件下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增加,而si-UCA1-1组的S期细胞比例降低,但空白组与si-NC细胞周期无显着性差异。与常氧条件相比,缺氧条件下空白组,si-NC组中cyclin D1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与空白组相比,缺氧条件下si-UCA1-1组cyclin D1相对表达下调。此外,与常氧条件相比,cyclin E1在缺氧条件下明显上调,cyclin A2相对表达无变化(P>0.05);⑹在缺氧条件下,空白组和si-NC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常氧条件。同时,si-UCA1-1能显著抑制常氧及缺氧条件下的迁移能力;⑺缺氧条件下空白组和si-NC组细胞中p-AKT,p-ERK,p-m TOR,CDK4和CDK6的表达水平高于常氧条件。同时,在常氧、缺氧条件下,si-UCA1-1可显著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P<0.01),但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si-NC组和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⑻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p-UCA1增强UCA1的相对表达(P<0.01),但periposine对UCA1的相对表达没有影响。且Periposine无抑制p-UCA1的作用。p-UCA1可以提高p-AKT/AKT的相对值(P<0.01),而periposine可以抑制p-AKT/AKT的相对值(P<0.01)。与p-UCA1组相比,perifosine与pUCA1联合使用可抑制p-AKT/AKT的相对值(P<0.01)。periposine比空白对照明显抑制细胞活力,而p-UCA1明显增强了细胞活力,p-UCA1联合periposine可将细胞活力调节至正常水平;⑼在p-UCA1组中,G0/G1的细胞数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periposine组细胞G0/G1(%)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同时,p-UCA1与periposine联合可将G0/G1(%)细胞数调节至正常水平。p-UCA1可以显提高细胞的迁移距离和细胞数量(P<0.01),而periposine可以抑制细胞迁移(P<0.01)。p-UCA1联合periposine可以调节细胞迁移距离和数量至正常水平。结论:⑴Lnc RNA UCA1参与了缺氧诱导的PASMCs表型转化进程;⑵Lnc RNA UCA1增强低氧诱导PASMCs的活力、增殖和迁移;⑶Lnc RNA UCA1激活AKT/m TOR信号通路增强缺氧诱导的PASMCs表型转化进程。综上所述,Lnc RNA UCA1-AKT/m TOR调控途径是低氧诱导下PASMCs表型转化的重要调控机制,UCA1有望成为PAH治疗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胰岛素是机体内调节能量代谢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在胰岛β细胞中,胰岛素的生物合成起始于其前体-前胰岛素原,新合成的胰岛素前体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转位、折叠、加工和剪切,才能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成熟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所致的胰岛素绝对和(或)相对缺乏是各型糖尿病发生的关键原因。从细胞质向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的跨膜转位是分泌型蛋白进入细胞分泌通路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位于E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HUCMSC-Exos)在废用性骨质疏松(Disuse osteoporosis,DOP)大鼠模型中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明确差异表达的m
目的和内容:糖尿病是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及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脂代谢疾病,超过90%的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流行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城市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久坐的生活方式。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肥胖、胰岛素抵抗、T2DM等代谢紊乱紧密相关。AMPK在调节能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然而,AMPK亚基α2在NAFLD中的作用不明。本研究探讨AMPKα2在NAFLD发
目的:挤压综合征是指挤压物持续挤压机体后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肉损伤,当解除挤压后出现以肌红蛋白尿、高血钾、酸中毒等为特点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其中急性肾损伤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挤压综合征导致全身应激状态下的肾缺血性改变,同时释放大量的肌红蛋白到血液,随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出现酸性的正铁血红蛋白管型,导致肾小管阻塞并出现毒性反应,最终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挤压综合征的早
背景及研究目的:重症酒精性肝炎(SAH)多发生在酒精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基础上,临床上可出现肝衰竭或失代偿的表现,并发症多,短期病死率高。本研究的目的为:(1)比较不同肝病基础对SAH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不同预后评分对其短期预后评估的优劣;(2)探寻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合并SAH中感染的预测价值;(3)筛选SAH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90天预后的主要危险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RA的病因和潜在的分子事件尚不清楚。在此,我们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来识别RA中涉及的关键基因和miRNA。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可以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调控RA的发病机制。miR-496已被发现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分子。但其在RA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阐明。[方法]从GEO(G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其好发于血管的分叉处及弯曲处,这些部位的血流形式主要是不稳定的湍流,其不规则的血流分布导致血管内壁受到不均一的剪切力,进而影响血管的功能。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单层细胞,能够感受血流剪切力,当内皮细胞受到高剪切力或者层流的刺激时,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表达会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相反,内皮细胞感受低剪切力或者湍流的刺激时会介导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
研究目的:杯状细胞是肠道负责分泌黏蛋白和形成肠黏膜层的主要细胞,肠黏膜是抵御肠腔内物理和化学刺激损伤的第一道防线。杯状细胞和黏膜层的缺失或功能障碍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囊肿性纤维化和粘液性腺癌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微生物、肠黏膜、肠道上皮细胞和肠道免疫系统的相互调控是维持肠道内环境平衡的最重要的因素。然而目前缺乏可供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体外模型。肠黏膜屏障的破坏是多种肠道疾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
既往我们研究发现,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ALI)中发挥重要内源性保护作用,但作用机制远未阐明。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参与肺损伤发病的重要环节,而HO-1对肺损伤时ERS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HO-1保护内毒素ALI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了探讨HO-1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我们
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体内恶性克隆细胞增多和细胞免疫耐受。MDS患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免疫调节功能亢进,IL-10、TGF-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以及高表达免疫检查点蛋白(ICP,如PD-1、TIM3、CTLA-4等)均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耐受。PD-1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