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组红曲素干预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不同时间点病灶处的血肿体积及脑水肿体积的变化,同时观测不同剂量组红曲素干预对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水含量、血肿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红曲素对急性脑出血大鼠是否有脑保护作用,并进一步筛选出干预治疗的最佳剂量。方法:选取1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红曲素低剂量治疗组(1 mg/kg/day)、红曲素中剂量治疗组(5 mg/kg/day)、红曲素高剂量治疗组(10 mg/kg/day)。各组按照实验术后出血时间点不同再次分为1 d、3 d、7 d三个亚组。IV型胶原酶制备脑出血。造模成功后6小时即开始灌胃红曲素,同时假手术组及脑出血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每组6只用于各观察时间点的功能缺损评分及连续MRI成像。通过T2*WI、SWI评估病灶处的血肿体积,T2 WI、T2 Flair用于脑水肿体积的评估。待第7 d核磁成像及行为学评分完成后处死大鼠,收集第7 d亚组的脑组织标本行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各组的剩余大鼠用于第1 d、3 d两个亚组标本的收集,进行western blot、脑水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测定。结果:(1)脑出血早期PPARγ、Nrf2即被激活,同时与ICH模型组相比红曲素高剂量组干预后可见在第1-3 d的PPARγ及Nrf2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后1 d即可见明显血肿及神经功能损害(P<0.05);红曲素高剂量治疗组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在第1-7 d均显著高于脑出血模型组,血肿含量明显降低(P<0.05);红曲素中剂量组在第3-7 d可见评分高于脑出血组、血肿量低于出血组,但差异不如高剂量组显著。(3)ICH后第1-3 d,红曲素高剂量治疗组的大鼠脑水含量较脑出血组显著减轻(P<0.05),中剂量红曲素干预后可见第3 d的脑水肿含量低于脑出血组(P<0.05)。(4)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在脑出血后显著破坏,脑内伊文思蓝含量较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但给予高体重剂量红曲素干预后,可见术后伊文思蓝含量在第1-3 d较脑出血模型组降低(P<0.05)。(5)头颅核磁成像显示同血肿量及脑水含量测定结果一致,红曲素高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出血后第1-7 d的血肿体积及第1-3 d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0.05);红曲素中剂量治疗组可减少第3-7 d的脑血肿体积及第3 d的脑水肿体积(P<0.05);而红曲素低剂量治疗组干预后与脑出血模型组在各观察时间点的血肿及水肿体积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应用高体重剂量红曲素(10 mg/Kg)可显著减少1-7 d的血肿体积及1-3 d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脑水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破坏,发挥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