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师生关系的演变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hua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时教师的地位高贵神圣,绝对权威,神圣不可冒犯。在很长一段时期,师道尊严更被曲解为对立关系。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渴望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笔者从教近三十年,由原来做学生到如今的可谓老教师,随着身份的改变,深切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变化。那一幕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恢复高考的那年,学校组织我们毕业生返校复习迎考,每门课程由几位教师分工辅导,老师们不辞辛苦为我们查找资料、答题解难,终于将我们从乡镇学校送进了大学校门。
  大学毕业后,自己也由学生变成了一名人民教师,经常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思想,逐步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信件、贺卡、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QQ聊天工具等各式沟通平台成为与学生们便捷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当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真的很不容易。
  严厉不是教育的唯一手段,而耐心才是教育的法宝,师生关系的调和剂。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自己的学生,给学生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师生之间应互相尊重、人格平等。记得初为人师时,有位调皮的学生上自习课走来走去,我去管教他,他倒向我示威,偏不安分,气得我丢一物过去,差点就伤到眼睛,他马上就安静下来了。那一幕同时也刺痛了我的心,事后我直掉眼泪。有一次,一位男生看小说兴趣正浓,不理会我叫他去大扫除,我一推他凳子就被跌倒在地。这一幕幕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它鞭策我要时时反省,不要把制服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教育能力。
  其实,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理想氛围,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使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友善与关爱。要以沟通取代指令,用引导取代禁止。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允许随时提出不同于老师的意见,这些看似有悖于传统教育伦理的行为,却在融洽着师生关系、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本人经过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提升了教学水平,也逐步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对教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及教学效果的优劣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是“民主、平等、对话式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使学生减少由于心理矛盾或心理冲突引发的不适言行,排除在学习、生活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与心理障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发掘个人潜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当今的校园,学生欢迎闻道有先、授业有道、解惑有法的教师,喜欢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最不喜欢凡事不问青红皂白就训斥学生的教师。教师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权威塑造的主要来源,民主方式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唯一途径,人文关怀是夯实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因此,要教育出当今高科技条件下竞争的栋梁之才, 传道授业解惑的园丁必须创新教育理念, 营造平等和谐,互助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环境,把自己看作是引导者,与学生是平等的,要关心爱护学生。课堂上要尽量多启发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改正错误中得到进步。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形成愉悦的民主气氛,从而使教学民主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古时教师的地位是高贵神圣的,教师绝对是权威,神圣不可冒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肯放下“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架子,而学生往往不敢跟老师亲近,导致师生间产生隔阂,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噤若寒蝉。学生不听话,教师可能用竹夹子打。学生见到老师,毕恭毕敬,行礼致意。
  师道尊严在很长时期里被曲解为对立关系,老师发号施令,学生唯有服从,学生见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而小学教师斯霞提出的“母爱教育”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母爱教育”与今天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异曲同工。尽管这些年教师队伍里出现了不少不和谐音符,在教育产业化的影响下,师生之间受新的价值观念影响,产生了一些经济利益相关的矛盾,但尊师重教的风气还是有目共睹。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和发展的加快,教师在获取信息的能力上可能不及学生。教师要勇于直面现实,乐于接受各类信息。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教学艺术和技能技巧,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进而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述了实验教学的概念,提出在经济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实验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指出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经济学实验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经济学课程实施实验教学法的必要性与意义    伴随市场经济的繁荣,国内各高校都将宏微观经济学列为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成为大多数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必修课。而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一门学科
摘要本文从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两个层面对我国高校定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特色大学的迫切性,在阐明特色大学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建设特色大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并结合政府的政策调控、市场的需求、自身的办学条件来加以分析。  关键词高校定位特色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高校定位问题及分析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来是现代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把握住传统体育教学形式与多媒体技术教学形式的结合点,使之来优化体育实践课教学模式,提高体育实践课教学效率,加快学校体育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体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从而寻找出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教育互联网技术手段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共情理论的研究,编制了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并对其效度信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大学生共情能力的测评工具。  关键词共情能力大学生问卷编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共情又称“同理心”、“同感”、“深入”、“感情转移”等,人们对共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期,1873年德国哲学家Robert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校的继续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优质的教育资源等特点,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从国际化社会的背景看,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学习型社会提出的根本动因。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提出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继续教育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目前各高校的继续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