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包鄂城市群内部经济引力测度及合竞行为分析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106706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内蒙古确立以呼包鄂为核心的特色经济圈以来,三市的主体功能区分工明确,并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点的发展战略。截至2017年底,呼包鄂城市群人口总数约为806.12万人,经济总量达1.21万亿元,但呼包鄂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经济结构转变滞后、辐射能力较低等一系列经济发展问题。如何协调城市群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群辐射能力、加强城市群内部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对流利益最大化,这已然成为政府、社会、理论研究者等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尽管存在学者从合作竞争的角度研究城市群的协调发展问题,但这些研究大多从单一维度入手,没有厘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缺乏理论支撑。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选取呼包鄂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在合竞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合作与竞争两个维度,构建具有方向性的经济引力模型,并对经济距离中的空间距离、产业距离进行修正,最后引入均衡合竞指数研究2001~2017年呼包鄂三市之间的合竞行为。结果发现:呼包鄂城市群内部之间合竞行为表现不佳,呼和浩特与包头并不存在合竞均衡年份,呼和浩特的资源集聚能力较强,只有2008~2015年期间,资源流动方向发生逆转,此种现象无疑不利于包头的经济发展;呼和浩特与鄂尔多斯之间受空间距离影响,经济引力效果较低,且从合竞均衡指数来看,呼和浩特在资源交换层面更占优势;包头与鄂尔多斯在2008~2015年的均衡合竞指数为0.5,属于均衡合竞阶段,城市间资源交换行为达到帕累托最优,其余年份鄂尔多斯对包头形成了资源的单方面集聚。总体来说,目前呼和浩特的发展最优,对周围城市形成“吸血”,对包头、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呼包鄂三市关于经济引力及合竞行为的分析结果,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首先是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在政府引导的前提下,向市场需求的诱致型方向变迁。政府在制定政策引导的同时,应大力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营商环境。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力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区域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呼包鄂三市目前区域空间结构较为落后,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均不明显,所以需要加强产业的协作能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一体化发展。区域市场网络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大力发展多种类实体经济元,其次进一步完善市场,最后需要政府制定法规政策保驾护航。区域间产业整合与规划设计,提升呼包鄂经济间产业链的价值度,调整当前散乱的产业结构,整合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急剧增加,由人群聚集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群密度估计已经成为了视频监控领域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人
煤层气资源量预测是煤层气开发的基础,单井产能主控因素及增产措施研究对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郑庄区块参数井测试及实验资料,开发井地质及开发资料,研究了研究区的地质储量和技术可采储量,明确了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提出了有效的产能定量预测方法和提高单井产能的技术系列,得到以下结论:郑庄区块3#煤埋深差异较大,分布在383~1336m之间。渗透率
生物微注射技术在毒理学研究、基因编辑、药物检验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手动微注射存在精度差,成功率低,容易污染生物样本等问题。基于此背景,生物自动化微注射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三容水箱系统的即插即用过程监控和性能优化方法。现代工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逐渐提升,过程监控则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张家口地区的公路发展建设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由于张家口地处季节性冻土区,随
现如今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和减少碳排放,国家大力发展水电工业。在整个水电机组中,水斗加工质量的好坏能够影响整个机组的发电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就必须严格要求水斗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引领及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扶贫成果。我国扶贫任务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扶贫工作的能否顺利开
近些年来,工业生产所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重金属离子污染及高毒阴离子污染给人类社会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化学传感器被广泛地研究且在环境及生物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在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尤为突出的作用。煤矿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这给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实际生产中,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进展缓慢,给煤矿环境管理造成一定困扰。本文在大量资料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全面分析、综合对比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码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吞吐需求,给现有的码头泊位和堆场带来越来越大的通过和储存压力。而重新建设泊位和堆场资源不仅建设周期长,而且成本高风险大,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