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是本世纪主要的流行病之一~[1],在过去的10年里其发病率增长超过了50%~[2]。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2008年全球约3.47亿人患糖尿病,这个数字相当于成年总人口的9.5%[2]。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长,估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近一倍[3]。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也随之增加,众所周知,糖尿病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显而易见~[97],而心血管疾病又是成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首要因素~[98]。微血管并发症与全身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有关系[98,99]。因此,对于寻找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早期的预测因子可能提供新的关于其发病机制和糖尿病并发症早期诊断信息,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更有利的决策。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用来衡量循环中红细胞大小的可变性(红细胞大小不均),同时它也是用来评估贫血的常用指标。RDW值升高可能反映了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而炎症和氧化应激缩短了红细胞的生存期[138]。国外研究已经证实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危险因素标记[111,112]。但是,目前没有研究调查RDW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红细胞参数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探讨RDW在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机制中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33例,根据有无合并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I)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II),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III),其中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II)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IIa)和糖尿病肾脏病变组(IIb),另选择我院同期心内科住院的100例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选择年龄匹配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HC),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测量FBG、HbA1c、TG、TCHO及红细胞各项参数等。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组MCV、RDW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 HGB、HCT、MCH、MCHC无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组BMI、HbA1c、FPG、TG、TCHO、SBP、DBP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无差异(P>0.05)。2、与I相比较,II、III组MCV、RDW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II组比较,III组MC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RDW无差异(P>0.05);与I、II两组相比,III组MCH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之间RBC、HGB、HCT、MCH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III三组之间年龄、病程、BMI、HbA1c、FPG、TG、TCHO无差异(P>0.05)。与I、II组比较,III组SBP、DB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II与IV组相比较,RBC、HGB、HCT、MCH、MCHC、 MCV、RDW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BMI、FPG、TG、TCHO高于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4、IIb组比I、IIa组相比RDW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V、RBC、HGB、HCT、MCH、MCHC无统计学意义(P>0.05);IIa组与I组相比,红细胞各项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Ib组与I、IIa组比较,TCHO、SBP、DBP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Ib组TG高于IIa组(P<0.05);三组之间年龄、病程、BMI、HbA1c、FPG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MCV、RDW均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组MCV、RDW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并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MCV高于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提示:RDW、MCV可以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中同样可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亚组中,糖尿病肾病组RDW水平高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RDW、MCV无明显变化,提示:RDW、MCV不能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因子,但对于糖尿病肾病RDW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