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角,高校管理者如何引导高校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的需求,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高校中层管理者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管理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竞争力。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高校中层管理者的角色行为,使之为中层管理者及高校的发展提供标杆。本研究通过文献整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设计出信度较高、效度较好的高校中层管理者角色行为的量表,向全国多所高校的中层管理者发放电子问卷,经过对200个样本的调查,对收集数据借助SPSS统计工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LISREL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定性资料对高校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差异等进行讨论,研究结论表明:1.高校中层管理者的角色行为量表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沟通者、战略参与者、执行者、领导者和创新者。2.通过人口变量的分析,得出:(1)性别、职称和教育程度对高校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并无显著差异。(2)40岁以下的高校中层管理者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越快,更容易创造和引进新观念,他们比40岁以上的中层管理者在创新方面做得更好。(3)高校中层正职作为学院或者部门的带头人,他们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领导制定学校规划出谋划策。3.职能部门与学院的中层管理者角色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职能部门的正职角色侧重于战略参与者和沟通者,副职主要是沟通者和创新者;学院的正职角色侧重于战略参与者和领导者,副职主要是沟通者和执行者。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学校组织和人事部门在干部选拔、培训、考核、职业发展等环节提供工作依据,有助于强化对中层干部队伍的管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对中层管理者一直依据通用的能力标准而没有区分度、缺乏针对性的实践难题。这也对促进中层队伍的优化,保证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和促进学校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