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pastin基因突变初步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联合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spastin基因各外显子序列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检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又名SPG)的主要致病基因spastin突变的技术平台。探讨另外3个遗传了三代以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autosomal dominant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AD-HSP又名AD-SPG)大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其与spastin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DHPLC技术对10个SPG家系先证者及18个SPG散发患者spastin基因各外显子PCR扩增产物进行点突变筛查;经DHPLC检测出异常的PCR扩增片段进行DNA直接测序,Internet网络查询基因突变与多态数据库,明确是否已报道致病突变或多态。对3个AD-SPG大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总结所有患者临床特点,并应用PCR技术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3个大家系先证者spastin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应用DHPLC检测发现2个散发患者有异常峰形,DNA直接测序证实1例患者有spastin基因2号外显子无义突变651C→T(p.Gln144X);1例患者有spastin基因1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1617C→G(p.Leu466Val)。Internet网络查询基因突变与多态数据库,未见同样突变报道。三个大家系中所有患者均具有SPG的典型表现,PCR-DNA序列分析患者spastin基因的17个外显子均未发现有异常的突变。结论:首次在国内应用DHPLC技术对spastin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国人SPG患者存在spastin基因无义突变651C→T(p.Gln144X)及错义突变1617C→G(p.Leu466Val)。初步验证了DHPLC进行SPG致病基因spastin突变检测可靠。3个AD-SPG大家系患者具有典型的SPG临床表现,可能由于其他罕见的致病基因突变所致。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和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药物治疗、预后及其
目的探讨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ium, HRPE)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全反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RA)对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