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国家实施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为目的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2005年开展的《“十五”期间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中指出,在“十五”期间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所提出的七项主要目标中,仅有关于“农村居民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这一项目标中被评价为“较差”,而其余的六项目标评价的结果都达到“一般”以上,这反映了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缩小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与全国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在西部较偏远的地区存在的农村饮水不安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同时也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国家针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相关政策实施成效梳理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分析表明,西部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以新平县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为例,发现在民族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普遍存在饮用水水质超标;水源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供水设施简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不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存在政府失效与市场失灵的双重困境以及权责不明等问题,并在新平县存在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区域内抽取了水塘镇现刀村作为个案调查研究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证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法规,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供水设施;明晰权限职责,减轻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成本负担;农村饮水安全的供给主体应趋于多元化,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实行农村饮水安全私营化,同时建立“小区政府”,主要让农民参与管理,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进程等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