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uowencheng7758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和稳健的银行体系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它可以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将资金转移到最具潜力的项目中,从而产生可观的外溢效应,带动整体经济快速增长。近些年来,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各国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银行风险和危机发生的频率很高。持续不断的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特别是银行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国是经济转轨国家,银行业除了存在垄断、负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现象外,还存在社会信用缺失、预算软约束等特殊因素。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无论是内容、手段、体制,还是法律法规的完善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效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已有的银行监管理论与实务研究中,更多强调的是被监管者即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与内控制度建设,而关于监管主体本身的理论,则主要关注于监管体制的安排、监管机构的设置、监管目标的定位等问题,而对于监管行为的效率问题却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银行监管的效率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监管部门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本身的效率。二是通过保护存款者的利益,促进被监管者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并由此提高整个银行业的效率。本文首先对银行监管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国际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监管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银行监管政策、监管机构的内部治理对监管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实践和我国实际总结出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2004年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卫小春做客"强国论坛"两会专区,就"农村医疗保障与SARS后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网友做了交流.近日,本刊记者就"
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最为严重的制度缺陷。它破坏了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存量资源的整合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丧失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全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沿着市场化改革道路进行的一场艰难探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也陆续出台,显示了我国政府从根本上变革银行业、推动国有商业银行
权证,是发行人与持有者之间的一种契约,权证持有人在约定的时间有权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标的资产可以是个股,也可以是一篮子股票、指数、商品或其他衍生
大额支付清算被认为是金融和银行体系的“流通管道”。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对支付清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便于决策分析,本文在对我国大额支付清算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的基础
建设银行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按照商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了机构布局调整,不断深入进行了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在完成财务重组的基础上率先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实施了股份制改造
1998年-2004年,吴明江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6年间,中国的医疗改革正处高潮.
揣着对江南古村镇的文化印象和视觉记忆,在油菜花开的早春二月,我乘车来到了距南昌市区约70公里的安义县,探访被誉为是继婺源晓起、乐安流坑后发现的更具赣商文化特色的安义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和均衡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人民币汇率失调的状况及其原因。样本区间为1984年1季度—2006年4季度。本
本文应用经典的Harry Markowitz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模型,分析了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组合问题.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组合问题与一般的投资组合问题的主要区别在于面临赎回风险.本文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