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最为严重的制度缺陷。它破坏了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存量资源的整合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丧失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最为重大和迫切的任务。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以上证180指数成份股为样本研究了2005-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应。本文首先对股权分置的历史由来、所产生的弊端、改革的历程进行了综述。接着,又从对价的基本含义、对价支付的理论依据、最低对价支付率、具体的对价支付方式等四个方面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应用事件收益法,结合相关经济理论,实证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应,并对这次改革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长远影响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累计超常收益。这种超常收益从公告日之前开始出现,并在公告后第2个交易日达到最高点,此后累计超常收益开始下降,到公告后第30个交易日时,变为较大的负值。样本公司累计超常收益的大小受到样本公司对价方式及送股比例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说明投资者看中的是事件本身,而与对价方式及送股比例没有太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