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翎小说的叙事艺术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早年生活在国内后移居海外的作家,张翎深受中西两种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体现在其小说的叙事方式上,她将这种由国内到国外的双重生活经历所赋予的独特感悟倾注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将写作技巧、叙事策略以及她对世界的看法熔铸在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本之中,成就了其作品的独特叙事艺术。本论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通过文本细读并辅之以相关叙事理论、互文性理论以及跨文化写作相关知识,从结构、意象、语言以及互文性四个层面来分析张翎小说的叙事特点,并试图阐释造成这种叙事效果的原因以及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以期能为张翎小说的深入研究作出一点贡献。论文共分为四章,具体阐释如下:第一章论述张翎小说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张翎的许多作品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国内与国外、过去与现在在其小说中来回跳跃穿插,“时空交错”是其小说叙事的显著特点之一。本章首先结合文本阐释“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在张翎小说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分析这种“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的三种实现方式——情感线索、悬疑手法的使用以及书信的穿插。第二章讨论张翎笔下蕴含丰富的叙事意象。张翎由国内走向海外,其笔下的意象也呈现出一种跨文化的特点,张翎笔下的意象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如老房子、老院子以及中国的民风民俗;一类是外国与中国移民相关的,如公路、餐馆、洗衣店;还有一类意象是将国内与国外连结起来,如文竹、河流、碉楼。本章即重点分析这些意象在小说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所担负的叙事功能。第三章对张翎小说中西双重视阈下的互文性叙事进行解读。张翎的小说与中外许多文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这其中既有与其他作家文本之间的外部互文,又有其小说自身的内部互文。作为一名新移民作家,张翎身处中西两种历史文化传统和语境中,其小说叙事风格的形成与其移民生活经历有关,也与其思想意识和生活积淀有关。本章在分析其小说的互文性叙事特点的同时还注意到了其小说在内部互文方面的一些问题。第四章分析张翎小说的叙事语言。主要从水墨画式的诗性语言、精妙贴切的比喻、诙谐幽默的人物语言、恰到好处的方言四个方面来论述张翎小说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也分析探讨张翎小说语言在描写异文异种的西方人时出现的错位与隔膜。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绝大部分学者在谈到张翎小说叙事方面的特点时都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很少进行批评式分析。本文在系统地论述张翎的叙事艺术的同时还尝试对其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批评式分析,从而更细致、深刻地理解文本和作家的叙事特色,对张翎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与把握。
其他文献
本文叙述了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化学实验室自动化,提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和控制、实验室仪器设备与材料的自动化管理、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计算机化,三个方面的论点
前人对松辽盆地开展了大量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对于二级层序的划分多没有大的争议,从中生界一新生界划分为五个二级层序,而对于泉头组一嫩江组地层三级层序的划分前人有多种划分方
文章探索了教师通过游戏化教学法,使小学生深深融入到小学课堂中,提高其自我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即从基础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入手,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认
有人说,选对环境,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幸福一生;选对老师,智慧一生。而判断是否选对老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教师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记得第一年带毕业班的情景,还记得那个小男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作物布局、气候条件的变化、玉米品种的更替及玉米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玉米蚜发生为害逐渐加重,已
十八年的教育生涯转瞬即逝。这十八个春秋,我目睹了一群又一群孩子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走,这其中有几分辛苦,也有几分收获,既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我深深地
注水开发不但是油田提高采油速度 ,增加日产量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 ,而且是其提高采收率延长开发周期的主要手段。本文在介绍了文 85块的地质概况和开发历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
运用Matlab中的PSB模块库和Simu—link模块库,建立了无刷同步电机模型以及该模型的起动发电系统;通过对该系统发电状态下,由空载到负载和由空载到三相输出短路等典型过渡过程仿
分析了微细孔电火花加工脉冲识别,提出以间隙平均电压、火化率偏差和火化率偏差变化为模糊控制器的3个输入控制参数,建立了微细孔电火花模糊控制加工策略,同时比较说明了模糊控
采用多体动力学领域中的Kane—huston方法,以低序列矩阵描述液压挖掘机动臂、斗杆和铲斗的拓扑构造,推出了液压挖掘机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大大简化了推导过程。同时利用基于C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