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由于目前临床使用的磁共振对比剂多为非靶向性,很难适应个性化精准医疗的发展需求。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一种靶向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的磁共振靶向对比剂,对VEGFR-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进行体外靶向性成像,探究靶向对比剂在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成像中的可行性、靶向能力和强化效果,以期为
【基金项目】
:
涂蓉教授主持的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荧光-钆双模态磁共振靶向对比剂对微小肿瘤VEGFR-2精准定位显像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8146026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由于目前临床使用的磁共振对比剂多为非靶向性,很难适应个性化精准医疗的发展需求。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一种靶向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的磁共振靶向对比剂,对VEGFR-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进行体外靶向性成像,探究靶向对比剂在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成像中的可行性、靶向能力和强化效果,以期为活体内成像和实现肿瘤的靶向诊断奠定基础。方法:(1)筛选VEGFR-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1299、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腺癌细胞A549,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细胞株VEGFR-2表达情况,筛选出受体表达量最高的肿瘤细胞。(2)Gd-PEG-VEGF125-136的制备:以多肽VEGF125-136为靶向肽,以Gd3+-DOTA为显影剂,通过酰胺键合成法构建磁共振靶向对比剂,然后利用HPLC分离纯化及MS进行检测。(3)Gd-PEG-VEGF125-136的磁共振信号检测:配制梯度浓度的靶向对比剂溶液,利用0.5T Meso MR检测T1信号。(4)VEGFR-2高表达肿瘤细胞株体外磁共振靶向成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以VEGFR-2高表达肿瘤细胞株(人肝癌细胞Hep G2)为对象,加入Gd-PEG-VEGF125-136孵育的作为实验组,加入钆标记随机肽NTSP孵育的作为对照组,不加任何对比剂孵育的作为空白组。利用3.0T西门子磁共振进行体外细胞成像,T1WI序列采集图像和测量各组T1 SNR(信噪比)值。(5)数据统计分析:SNR为计量资料,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使用SNK(Student-Nwman-Keuls)q检验比较各组间相同浓度的T1 SNR值或同一组内不同浓度的T1 SNR值差异,以P<0.05认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人肝癌细胞Hep G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1299、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均有VEGFR-2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人肝癌细胞Hep G2表达的VEGFR-2含量最高。(2)HPLC显示靶向对比剂Gd-PEG-VEGF125-136成功从反应产物分离,质谱检测表明Gd-PEG-VEGF125-136偶联成功,纯度达95%以上。(3)0.5T Meso MR扫描显示随着Gd-PEG-VEGF125-136溶液浓度的增加,相应T1WI图像信号增强。(4)3.0T西门子MRI扫描显示当对比剂浓度超过0.125m M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空白组的SN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浓度间的SN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浓度(X)与T1 SNR值(Y)有关,相关系数r=0.9365,回归方程Y=257.6*X+103.9。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以VEGFR-2为靶点的磁共振靶向对比剂Gd-PEG-VEGF125-136,体外细胞实验中可以与VEGFR-2高表达细胞株Hep G2特异性结合,在3.0T磁共振显示T1WI信号增强效果,为体内成像实验奠定基础,有望用于磁共振肿瘤靶向成像和早期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编制一套适用于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衰弱的评估量表,并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为COPD患者衰弱的情况提供专门的评估工具。方法: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横断面调查法。1.文献分析法:以Gobbens等人研发的“衰弱整合模式”作为理论框架,以COPD患者衰弱的操作性定义为基础,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借鉴相关的衰弱评估工具,结合COPD疾病特征,提取衰弱相关条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脐带结扎部位及残端保留长度对脐部并发症、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脐带结扎部位及残端保留长度。此外,对影响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因素对脐带残端脱落的影响。为新生儿脐带护理及操作提供建议及参考依据,丰富新生儿脐带的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符合条件的51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
【目的】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前急性疼痛管理现状,通过现状分析了解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急性疼痛管理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解决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急性疼痛管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4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管理管理调查问卷》了
目的:通过检测TRPM7在BTCC及对应癌边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结合BTCC的临床特点,分析TRPM7与BTCC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2019年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诊断BTCC的患者术后标本共60例及对应癌边组织标本。在60例标本中,经尿道膀胱电切术28例,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术27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按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低级别)、低分化(高级别)。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喷洒型医用胶在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人造溃疡的临床应用,分析喷洒型医用胶对促进人造溃疡愈合、预防或减少ESD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03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因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
背景:作为目前全世界移植数量最多且技术最为成熟的肾脏移植在围手术期已经率先开展高选择性单克隆抗体的无激素术后免疫治疗,但在肝移植领域内,激素可以完全被其他免疫抑制剂取代且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安全有效地使用,很少见报道。目的:通过对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应用无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并评估该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总共60例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手术,术后对于激素的运用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25例采用
目的:利用重组腺相关病毒AAV8-PD1行肝细胞癌治疗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因工程将PD1细胞外段基因序列插入腺相关病毒中,构建过表达人PD1可溶性胞外域重组腺相关病毒,建立肝癌模型并通过观察肿瘤体积观察其抗肿瘤作用,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杀伤性T细胞数量,并检测脾脏中记忆T细胞的数量。结果:(1)成功构建表达PD1的重组腺相关病毒。(2)重组腺相关病毒AAV8-PD1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减
目的:探讨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AID)在正常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和前列腺癌人体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前列腺癌细胞C4-2中的表达情况。AID对前列腺癌细胞C4-2的侵袭、迁移、增殖以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正常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和前列腺癌组织样本及前列腺癌细胞C4-2中AID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钙粘蛋白(E
建议国家出台推进环卫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昨天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报告,我感触很深,整篇报告都以人民为中心,是份顺民意暖人心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这份报告。城市环境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作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在疫情关键时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做好垃圾分类,
研究背景:恶性胶质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及异质性等特性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大约为5-8/10万(1)。目前所有现行治疗手段均不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来靶向或者免疫治疗胶质瘤从而使患者获益。近年来肿瘤能量代谢异常越来越受到重视,“Warburg effect”效应也凸显了其在肿瘤十大特征中独道的一面。有氧糖酵解是肿瘤的重要特征,充分的葡萄糖供给是实现肿瘤能量平衡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