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wolf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变部位通常先起于直肠,然后逐渐向全部的结肠蔓延,其病灶位于结肠粘膜层以及粘膜下层,且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其重要症状既包括腹泻、腹痛以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腹部的症状,也可有贫血、发热、营养不良等其他全身的症状。该病的病程比较长,病情轻重不一,易于反复发作,且治愈难度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该病活动型病例中病变范围广泛且病程长久者,可有并发结肠癌的危险。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得到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各种诱因诱发,像精神情志方面的刺激、饮食的不规律、过度的疲劳以及继发于各种感染之后。由于本病的病因未明,西药治疗上主要以阻断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为主,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病人难以耐受。为解决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中医文献中虽无对等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现代医家通常把UC归结到“痢疾”或者是“泄泻”的范畴中。因为患者有明显的发作期和缓解期,且病程比较长,易于反复发作,符合“痢疾”中的“休息痢”或者是“久痢”的症状特点。至于部分症状不典型或者是不明显的患者,仅可见到大便次数的明显增多,以及粪便质地稀薄,则符合中医“泄泻”的症状特点。本病的病因多是外感湿热之邪、饮食不节加之以脾胃虚弱、劳倦过度以及情志失调,导致湿热之邪停滞于肠道之中,与肠道气血相搏结,损伤血络发而为病。近代医家在治疗本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脾气亏虚是发病之本,湿热邪毒为致病之标,瘀血阻络贯穿疾病始终,内疡形成为局部病理改变。发作期以标实为主兼有本虚,治疗上当以缓解腹部以及全身的症状,控制肠道炎症的蔓延和进展为主要目的;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余邪未净,治疗上当以缓解期的维持以及再次发作的预防为主,采取以扶正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中发挥辨证论治特点,采用中药内服、灌肠、内服加灌肠以及针灸等多种治疗手段,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对近年中医有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对中医关于本病的研究进展有了系统的认识,从中发现中医治疗研究的长处与薄弱点,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关于“UC是否等同于古代文献中的“痢疾”?”以及“对UC辨证思路的探讨”。并且对以上观点进行仔细的探讨和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证候学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患者的火热症状及证候分布特点,及其变化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究火热病机在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患者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PVC增塑糊黏度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增塑糊的稳定机理。结果表明: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改性PVC糊初始黏度最大,350η硅油次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改
现代陶艺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在陶艺领域的一个反映,其重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重泥性艺术语言的特色,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艺术等是前后呼应的,它主要受抽象表现主义影响产生
手写体数字识别是利用计算机等自动化设备自动识别手写体数字一种技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另外,该方面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同样为推广到字符识别、汉字识别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3组。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修身"通俗说来就是修身养性,不但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有良好的人性品格和道德修养;"齐家"不单单是要管好一个家庭,更要使一个家族兴
以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可以将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的演变分为传统刑事证据法学的萌芽、形成和转型三个时期。尽管我国刑事证据法学已经呈现繁荣的学术景象,但
时滞现象普遍存在于实际控制系统中,给系统控制增加了难度。本文针对含有纯滞后的被控对象,提出一种基于低通滤波的Smith预估滑模控制方法,采用Smith预估器补偿纯滞后环节,引
目的:总结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及诊疗思路;探讨肥、糖、脂、压同调的理论基础;总结导师辨治代谢综合征的经验;探讨以小陷胸汤为主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本论文分
以贵阳地区栽培的13个非洲菊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冬春季节低温弱光对非洲菊不同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游离脯氨酸、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