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超分辨率重建POCS算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St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应用场合,人们总是需要一些高质量的图像,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成像系统、外界环境、成像技术等,使得获得图像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与人们的需求是矛盾的。考虑到硬件改善的局限性及经济效益,人们开始从软件着手,研究如何提升低质量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超分辨率重建是指利用信号处理技术,从现有成像系统条件下产生的一系列低分辨率图像中恢复出高分辨率图像的技术。超分辨率重建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频域算法和空间域算法。频域算法产生较早,但受限于全局位移的运动模型;空间域算法则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空间域算法的拓展和改进,其中,基于概率论的最大后验概率(MAP)算法和基于集合论的凸集投影(POCS)算法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POCS算法。首先,建立观察模型,在详细介绍传统POCS重建算法原理及实现过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该算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考虑到POCS重建算法对初始参考图像的依赖性,在实验分析模糊和噪声对重建结果影响的基础上,将去模糊研究作为重点,文中提出通过引入APEX盲恢复技术对双线性插值的初始图像进行处理,以此改善初始图像的清晰度,从而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其次,针对残差修复过程中修复阈值固定选取可能带来的过修复或欠修复,利用低分辨率图像之间及内部各图像区域间存在的清晰度不同这一先验条件,提出一种基于平均梯度加权的残差计算方式及阈值选取方式,使得修复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恢复图像的细节信息;最后,针对POCS重建过程中,常用约束凸集并不能很好地定位最优解的问题,在深入分析重建过程中图像能量的变化情况后,引入一种更为严格的基于能量的约束凸集一残差能量增量非递增约束凸集,以此作为迭代终止的条件,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定位到最优解。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改进POCS重建算法与原算法相比,由于降低或克服了存在问题的限制,因此重建图像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直观上更加清晰,进行客观评价时,峰值信噪比(PSNR)、空间频率(SF)、结构相似度(SSIM)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音视频作品非法复制、修改及传播等盗版侵权问题也越演越烈。音、视频数字水印技术正因为其能提供一种新的有效且可靠的版权保护的方案而受
RNA编辑和可变剪接是两种重要的转录后调控事件,有关RNA编辑和可变剪接的研究是功能基因组时代的重要前沿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围绕RNA编辑位点和可变剪接事件的识别这一问题开
随着越来越多数字图像的产生,利用数字图像进行目标识别的研究得到了很多的关注。对目标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表示是目标识别的重点,在诸多可以表示目标的特征中,形状是一副图像
线性相位FIR陷波滤波器被广泛的应用于信号、通信、自动化控制等各个领域。高效低抽头数的线性相位FIR陷波滤波器的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用尽可能少的非零
T波电交替是一种发生在体表心电图信号中的隔心拍T波形态交替现象。近年来该现象逐渐被公认为心室性心律失常等可导致猝死的疾病的无创性预测指标。一系列针对T波电交替的检
具有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紧凑等优点的红外焦平面阵列(InfraredFocal Plane Arrays,简称IRFPA),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红外成像器件但是,由于红外器件的材料和工艺水平的限
TD-SCDMA (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是我国自主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并已得到国际电信联盟(ITU)批准的主
图像配准指的是对描述同一对象或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变换的过程。这些图像可能是在不同时间、不同视角拍摄的,也可能是由不同传感器所采集的。对于图像融合、变化
自从1996年6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颁布了E-911定位需求,移动台定位技术受到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早期的定位算法均为直达波算法,在直达波环境下其性能能够满足定位精度需求。然
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主要有DS-CDMA(Direct Sequence-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MB-OFDM(Multi-Band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两大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