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70年代树脂类齿科修复材料被发现以来,由于具有良好的美观性能、与牙齿的粘接性能、治疗时的微创性,以及使用可见光固化技术带来的便捷操作性,该类口腔修复材料在口腔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得到了广大的关注及快速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某些性能的不足,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进一步使用。临床调查表明,继发龋和力学性能不足是目前造成树脂材料修复失败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树脂聚合时的体积收缩是造成继发龋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降低树脂的聚合搜索,以及进一步提高树脂的机械性能成为口腔树脂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采用特殊功能的膨胀单体可以达到改善聚合收缩的目的,但是制备得的材料力学性能不足,且其螺环结构需要环氧基团引发开环,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进一步探索性能改善和提高组份问交联程度,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多面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被采用。POSS具备有机-无机硅-氧笼型结构,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外围的各类有机基团具有极高的可设计性和反应活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合成了末端带有双键的螺环原碳酸醋类膨胀单体DB-TOSU,和末端带有功能化高反应活性基团环氧基团的POSS(Q3M4HM4E),利用环氧基团可以通过阳离子聚合引发螺环开环进而二者共聚的特点,形成DB-TOSU与环氧基POSS功能化体系。然后,利用上述体系改性传统的齿科树脂基质,形成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体系,利用自由基光引发剂樟脑锟、阳离子光引发剂碘鋯盐以及电子供体叔胺类物质DMAEMA形成的光引发体系进行引发,可见光固化技术进行操作,探索功能化高反应活性体系改性齿科树脂基质的结果。最后,使用经MPS硅烷偶联化处理的二氧化硅无机填料,及改性后的树脂两部分,制备齿科修复材料,并研究该类无机填料的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上述研究表明’,DB-TOSU与环氧基POSS体系与树脂基质有着良好的相溶解性,且改性后的口腔树脂,聚合收缩有所降低,疏水性、耐溶解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加入二氧化硅无机填料后,修复的力学性能由很大程度的提升,聚合收缩进一步出现小幅度下降,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当无机填料的含量达到50%时,材料的性能最佳,如再提高其含量,混合物液体在固化前会凝结成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