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旅融合发展的时空特征、动力机制及模式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全球经济体系中最基础、最古老的产业,而旅游业则是扩散最迅速、最具创新活力的产业,由旅游业带来三分之一左右的食物直接消费,以及农业资源可以游憩多样化利用,使得农业与旅游业成为最有可能产生紧密关联、互动融合的两大产业。推进区域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简称农旅融合发展,下同),有助于地方农业多元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生存能力,创新旅游产品业态,刺激区域经济发展,这已经成为一般性共识。然而,在面对如何促进区域农旅融合发展还是存在一系列的挑战,而先决条件是加强二者融合关系的理解和认识。目前积累的文献缺少对融合发展的影响因子和动力机制的学术追问和基础性研究。因此,在科学分析区域农旅融合发展时空特征的基础上,辨识发展动因及其作用机制,掌握农旅融合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提出科学的调控优化策略,既是地理学、旅游学和农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呼应中国当下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减贫脱贫和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结构、农业多功能性、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基础,立足于中国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综合运用德尔菲法、熵值赋权法、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标准差椭圆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多种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围绕“理论分析——模型建构——水平测度——特征分析——机制探讨——模式提炼——对策建议”的研究主线,以浙江省为例,对区域农旅融合发展的时空特征、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和优化对策展开研究,以期为区域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文主要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第1-2章)为基础分析,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案例选取、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等内容进行阐述;继而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并梳理出相关基础理论。第二部分(第3-5章)为模型建构、水平测度和时空特征分析。第3章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科学构建反映农旅融合发展因果关系的测度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第4章以县域为空间尺度,定量测度浙江省62个县域农旅融合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及格局。第5章从融合主体和省市域角度,分析浙江省农旅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演变特征和空间演化轨迹。第三部分(第6章)为机制探讨,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揭示区域农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子和动力机制。第四部分(第7章)为模式提炼和对策分析,从发展动力模式、产品开发模式、产业融合模式等视角进行模式归纳,并从空间优化和制度优化等角度,提出促进农旅深度融合的策略和建议。第五部分(第8章)为结论与展望,即在总结论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论文存在的创新点、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有:(1)以农旅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通过引入“驱动力——状态——响应”因果关系模型,构建了基于DSR的区域农旅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及指标体系。测度指标体系包含4个层次: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元素、10个要素层元素和43个指标层元素,其中驱动力指标23个、状态指标12个和响应指标8个。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效用价值指标,即指标值越大,对测度目标的贡献作用越大。(2)在空间格局上,对浙江2015年62个县域分别从驱动力、状态、响应和综合水平,计算出各要素指数和综合水平的测度值,分析各要素指数、综合水平的空间差异格局。结果显示:驱动力指数呈现“浙东北高、浙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状态指数方面,高水平状态主要位于“浙西北和浙东”,低水平状态集中在“浙南和舟山海岛”。响应指数位于中高水平的县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浙江的东南西北各有散落。浙江县域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核密度在杭州、湖州、嘉兴、宁波呈现圈层状、连续型斑块的空间形态特征,说明杭嘉湖宁四地之间存在较好的区域协作和联动发展机制,形成有机互动和整体提升。在金华、台州、丽水呈现较为斑块状、分散化的空间形态特征,说明区域之间发展较为独立,缺少合作联系与协调机制,促使核密度呈现分散化形态特征。县域融合发展综合水平的核密度空间变化趋势呈现东北方向上,并由浙东、浙北、浙中、浙西南向浙南方向递减,整体呈现由北向南的递减规律。浙江东北方向上出现核密度峰值区,浙东北的农旅融合发展综合水平较高于浙西南山区和浙东海岛。(3)在时间演进上,根据浙江农旅融合业态整体发展现状,并结合浙江农旅融合经营主体发育情况及相关标志性事件,浙江农旅融合发展被划分为萌芽起步、多元快速、规范提升、品质打造4个发展阶段,融合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元,空间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在空间演化上,浙江农旅融合经营主体和星级示范主体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以及发展的经济社会指向;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瓶颈”约束,星级示范主体地理集中趋势与其等级之间表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其空间扩张行为轨迹呈现密集化、复杂化和网络化趋向;浙江省农旅融合经营主体空间扩展标准差椭圆重心大致在南北方向上,呈现“钟摆式”的空间移动特征,星级示范主体的空间扩展扩张行为重心总体则呈现由北向南推移的轨迹特征。(4)在上述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德清县、临安市和平阳县3个不同融合水平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归纳发现区域农旅融合发展具有典型的“条件特征”,二者是在一定特定空间受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社会经济、交通出行、科学技术、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产业间的融合与互动,并催生出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体验旅游等新业态,致使融合发展水平在空间维度上表现出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融合业态产业水平不断发展的阶段性演化特征。其中,区域农业资源和环境仍是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农业特色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力、区域旅游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和层次是农旅融合的根本性动力,二者在互动融合过程中又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出行条件、科学技术水平、政府决策力度等要素的影响和驱动。其中,资源环境吸引力、市场需求拉动力是区域农旅两大产业得以融合发生的内生性和基础性动力。社会经济促进力、交通出行保障力、科学技术支撑力、政府引导力和调控力等要素是区域农旅融合发展的外生性和辅助性推力。(5)从促进区域农旅融合的动力因素、产品开发及融合层次等角度,提炼农旅融合发展模式,针对农旅融合空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和浙江地方情况,提出区域空间优化战略、制度困境破解策略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测度-特征-机制-模式”四位一体的理论研究框架与多方法集成运用创新。运用多案例、多方法集成的综合研究方法,应用地理学、旅游学研究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重视多指标综合定量评价和空间数据分析及案例定性分析的结合,构建“水平测度——特征分析——机制探讨——模式提炼”四位一体的理论研究框架,力求突破传统的农业旅游业态研究技术和方法的瓶颈,归纳提炼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动力因子和作用机制,从源头上打开农旅融合的机制黑箱,深化对区域农旅融合发展规律的认识。研究成果也将以点带面,其中机制分析对类似于农旅融合范式的研究(如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健康旅游等)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普适性。因此,在理论上进一步加深和完善现有农业或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研究体系,推动了农业或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研究的方法创新。第二,构建区域农旅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本研究从区域发展和产业融合视角,以农旅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构建了基于DSR因果关系模型的区域农旅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推动区域农旅融合测度研究摆脱现有产业关联与产业融合、产业耦合与产业融合等同概念的混淆局面,促使农旅融合测度研究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农旅融合机制机理研究奠定基础。第三,提炼出浙江农旅融合模式和区域融合深化策略。选择浙江省及德清县、临安市和平阳县3个县域作为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先进性。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农业多功能性、旅游产业融合等理论,提炼出浙江区域农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模式、产品开发模式和产业融合模式,并结合浙江区域特点从空间发展战略、政府制度角度提出合理的提升优化策略,既为浙江省加快深化农旅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邻近省份促进农旅融合增效发展和农业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和实践借鉴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钢管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好、施工便捷、经济耐久,在大跨桥梁和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极限承载力分析是钢管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评估和设计的基础,在工程界和学术界得到了广泛重视。然而当前钢管混凝土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通常采用增量非线性有限元法,依赖于加载路径,并通过修改材料本构模拟结构的失效历程,涉及大量的非线性迭代分析,存在计算耗时久、稳定性欠佳、参数敏感性大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建立不同截面类型钢管混凝土构件
学位
预测预报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虫害的早期监测与预警是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重要依据。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植物为应对外在的生物或非生物的侵害与胁迫,逐渐形成了复杂的防御机制,其中有害生物诱导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植物与周围生物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有害生物诱导的挥发性化合物可以作为病虫害监测的可靠信号。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改善超高层建筑底部的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和核心混凝土收缩徐变等问题,工程师们开始尝试在钢管混凝土柱内部配置钢筋。但是,国家最新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没有考虑钢筋的影响,未对钢筋笼的配置给出设计建议。其中,配筋方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机理、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基于此,本文采用试验、有限元和理论分析方法对配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自我革命”这一具有历史底蕴、时代审思、哲学意涵的理论成果融入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行动中,取得了显著实效。“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这一重要要求,映射出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探讨如何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可以从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本质内容、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径三个不同维度层层递嬗式剖析,诠释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深刻内涵与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史也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史。相比于幼儿园教育史,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幼儿教育史,这一历史遥溯至先王之教,构想、成型与实践于宋明理学的文化土壤中。宋明理学何以重视童蒙教育以及如何设计童蒙教育是本研究的核心议题,研究通过梳理理学持有的蒙养观和儿童观来回答前一问题,通过对童蒙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教育实践的分析来回答后一问题。理学不仅重视大学,也重视小学。《大学》的升格使与之相对
目的:胃癌(GC)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第三大癌症。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50万,几乎占到全球一半,且新发胃癌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尽管近年来在治疗胃癌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胃癌的预后。虽然胃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外科手术仍然是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且胃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转移、复发和预后差等特点。因此,探索胃癌进展的机制,发现用于早期诊断的生物
世界面临着各种自然或人为危机,如极端天气事件、资源短缺、金融危机、恐怖袭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健康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体现了进行抗灾规划的重要性。韧性规划是保持发展活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2007年12月,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尽管这场危机影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但其影响在各国之间存在高度异质性,在各国内部的影响也各不
本文针对轨道交通典型部件结构开展了多轴向经编织物拉挤技术的应用研究,根据轨道交通车辆典型承载部件及次承载部件的结构特点和运行工况要求,以帽型梁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帽型梁的织物铺层设计,预成型设计及闭模注胶成型等拉挤制备技术,并通过对制件进行表征分析,力学性能测试评价其工艺性和力学性能,结果显示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帽型梁拉挤制件工艺性良好,力学性能良好。基于帽型梁拉挤技术,进一步研究复杂多腔体支撑槽的铺层
目的脓毒症诱发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有动物实验提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ar traps,NETs)可能引起肝细胞损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NETs在脓毒症诱发肝损伤中的作用,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旨在从新的视角解释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生,为临床防治脓毒症肝损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临床水平探讨NETs与脓毒症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