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民作为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其各种权利的诉求都在逐步增强,而对收入的诉求成为当前农民问题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但是,受经营规模和风险抵抗能力的约束,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实行农业合作化,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在中国的农村中也出现了各种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可以减轻农民的许多负担,同时能确保他们的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本应持欢迎的态度才是,可是近些年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社员主动要求退出合作社的情况,有些农民甚至不愿意出资加入合作社。另外,部分可以充分保护农民利益的相关构想,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那么,农民反常的举动根源来自哪里?国内外许多学者长期关注农业合作问题,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既有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基于此,本文在获得既有理论的支持下也发现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从微观角度着手,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其个案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仁寿县大化镇龙门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研究。期望以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为视角来剖析农民风险的成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民风险防控提出可行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文章的逻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对研究方法、论文逻辑结构的介绍,为接下来全文的展开做一个铺垫。第二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着重梳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的起源与流变,并且对新时期的农业合作思想进行梳理,引出新农村建设下的关于农业合作的重要思想,从而为下文的论述提供相应的理论前提。第三部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着重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并且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特征以及作用进行梳理。第四部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民的风险,述论农民群体的行为逻辑和思维习惯,分析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存在的农民风险类型、阐述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产生风险的原因并加以解释。第五部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民风险状况调查—以仁寿县大化镇龙门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对象,这部分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叙述仁寿县大化镇龙门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运营管理、效益状况及风险因素,合作社中“风险基金”出台的前因后果,以期为下文风险防控分析的延展提供真实可信丰富的实证材料。第六部分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民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承接上部分的内容,农民自身的改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此时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但是政府介入的同时受到国家法律和制度的规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限制。另外,对我国出现的“风险基金”的防控方式进行评价,探讨当面临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的处境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应如何处理。综上,农民作为社会的主要群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呈现出为人口基数大、技术水平低、风险意识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虽然在初始阶段的确能够为农民排忧解难,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如何抵御市场的冲击,如何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