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苏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区划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是国家为实施其政权建立和行政管理,依据领土大小、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及文化状态、民族、人口分布、历史传统、军事防御、国家发展战略等,将领土进行一定的分级划分,并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它们构成一国的地方行政建制。行政区划不仅仅有自然地理之含义,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综合体;它通过地方国家行政系统行使一定的决策权、调控权,发挥应有职能,进行利益表达利益综合;而行政区划的划定界限一般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变更。由于在明清时期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南地区,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行政控制,出现了“控江而治”的政治格局。清代江南省也因为经济的繁荣发生了分省,而分割后的江苏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发达的经济出现了一省之内两个布政使的状况。由于宁属和苏属两个布政使辖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有很大不同,其行政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以及近代化的浪潮,两地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传统的内部联系被割断,清末民初出现了“分省”和“合省”的一系列事件。但由于传统行省意识的影响以及新的内部联系的迅速建立,江苏省保持了其“南北统一”的原状。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政治体制的改革已走向系统化、程序化;与之相适应,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日益细化。行政区划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所带来的行政管理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到经济发展对于国家行政区划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要求改变传统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改革要打破传统地域界线,让人们超越传统地域观念,让人们改变传统的生存追求方式。
其他文献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申报》作为当时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宣传媒体,在舆论导向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系统地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及各种阴谋,鼓励
摘 要:综合论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论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问题,包括膜污染的成因與控制对策等。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控制对策  一、引言  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出水水质好、分离效率高、活性污泥浓高、剩余污泥量少、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一系列优点;但同时,膜生物反应器存在着能耗高、易堵塞、寿命短和费用高等缺点,这些问题的实质上都是膜污染引起的。膜污染严重影响了MBR在废水处理的应用。要使
清末民初,伴随着华北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市场观念日渐增强.但另一方面,传统守旧的习惯势力顽强存在,保守意识在农民头脑中仍居重要地位.这一切决定了华北农民经济观念
万历四十四年(1616)南京礼部侍郎沈氵隺发起的反对天主教运动,被称为"南京教案".利玛窦的"补儒易佛"传教策略引起儒佛耶之间的早期争论,但他通过学术交流的传教方式把争端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