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岩羊种群生态学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123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矮岩羊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特产于我国金沙江畔,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省巴塘县境内。2006年8月、2007年7~12月和2008年3~7月,我们在四川省竹巴笼自然保护区对矮岩羊行为谱、行为PAE编码、日活动节律、活动时间分配、集群特征和生境选择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针对行为的3要素,建立了矮岩羊行为的三位编码系统:依据矮岩羊的姿势、动作和环境建立P码、A码和E码,对一种特定的行为依其发生的环境,涉及的姿势和动作建立PAE编码系统。观察分辨和记录到矮岩羊的11种姿势,75种动作,14种活动环境,92种行为,分列于取食、反刍、休息、运动、排遗、调温、发情、交配、育幼、冲突、通讯、聚群和杂类等13大类行为。标明各种行为在雄性、雌性和幼体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以及发生季节,并建立了各行为要素码与行为序位码之间的联系。按年龄、性别把矮岩羊种群分为成雄、成雌、亚成体和幼体4个组,采用焦点取样-瞬时记录法记录一次岩羊的行为。观察记录矮岩羊的取食、卧息、站立、运动和其它行为等5种行为,采用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对矮岩羊不同性别-年龄组以及季节变化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矮岩羊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取食(44.56±2.72%)时间比例最高,其次是卧息(25.54±3.19%),再次是站立(15.15±0.60%)和运动(11.39±0.55%),其它行为(3.40±0.31%)最低;一年中,8月取食时间比例最低(40.80%)、卧息最高(29.35%),12月取食最高(49.66%)、卧息最低(18.85%),站立、运动和其它行为变化不大;春秋冬3季均出现2个取食高峰和1个卧息高峰,夏季则出呈现3个取食高峰和2个卧息高峰,冬季取食时间比例(47.01%)最高、卧息(21.95%)最低,夏季则与之相反;成年雄性(4.40%)与成年雌性(2.80%)、成体(3.60%)与亚成体(2.70%)仅在其它行为上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而在取食、卧息、站立和运动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幼体在3个年龄组中取食(40.70%)和站立(12.10%)时间比例上均最低,卧息最高(32.30%),而在运动时间分配上成体、亚成体和幼体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矮岩羊2007年和2008年集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观察到34群217只矮岩羊,集群平均大小为6.4±4.9只;2008年16群135只羊,集群平均大小为8.4±7.7只。集群分为雄性群(2007年:8.8%;2008年:6.3%)、雌性群(2.9%;0)、混合群(70.6%:81.2%)、母仔群(8.8%;12.5%)和孤羊(8.8%;0)5种类型。在不同季节,5种集群类型比例都有所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大小集群分布之间和不同类型集群大小之间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2~10只集群的集群数在2007年占73.5%、在2008年占75.0%,呈集小群特征。汇总不同年份的集群,ANVOA表明各年集群平均大小差异显著(P<0.05),LSD法多重比较发现,相对2000年集群平均大小2007年(P<0.05)和2008年(P<0.01)均显著上升。年龄组结构中,成体、亚成体和幼体个体数比为100∶26.4∶28.6(2007年)和100∶24.7∶20.4(2008年)。雌雄性比2007年为100∶55.7、2008年为100∶56.6,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矮岩羊生境选择季节性交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岩羊秋冬季对17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中等以上避风性,石质或便石质活动基底,灌丛盖度10%~40%、种数>4种、高度>100 cm,草种数>5种、高度<20 cm或>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西坡,隐蔽级<30%或>60%,水源距离>500 m,裸岩距离<2m,林缘距离1000~1500 m,1级风,海拔高度<2800 m,人为干扰距离500~1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而春夏季对18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凹坡或凸坡,中等及以下避风性,石质或便石质活动基底,灌丛盖度10%~40%、种数4~5种、高度>100 cm,草盖度>30%,种数4~5种、高度<20cm或>40 cm,坡度>60°的东坡、西坡或东南坡,隐蔽级>60%,水源距离500~1000 m,裸岩距离<2m,林缘距离<1000 m,海拔高度>2600 m,人为干扰距离>500 m,动物干扰距离>80 m的生境。因子分析表明,影响秋冬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灌丛高度、隐蔽级、风级和动物干扰距离等生境因子,而影响春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草高度、草盖度、坡度、坡形等生境因子。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当前非常关注的燃油箱防爆问题,简要介绍了曾经的燃油箱防护技术和现代燃油箱防护技术,并结合防火系统的实际使用经验进行探讨,仅供行业内参考。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天津市是我国北方一个典型的资源性缺
裂缝普遍存在于混凝土重力坝结构中,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耐久性及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大坝的整体失效。开裂是混凝土坝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研究裂缝的形成、发展过程对混凝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在深覆盖层地基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越来越多。特别是位于西南、西北等地区的面板堆石坝大多建在砂土、砂砾石或
我国是个多山多地震的国家,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我国有大量的自然边坡。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西部开发和基础建设的大力开展,出现很多人工新边坡,这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有效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建立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