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水渠道拦冰索模型试验及拦冰厚度预测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86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有效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建立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总干渠在冬季输水可能出现流冰、冰塞、冰坝等冰害问题,影响正常输水和工程安全。研究、优化防治冰害的安全保障措施,预防和缓解冰情、冰害,是确保工程冬季输水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拦冰索结构形式——双轴拦冰索,较现有的拦冰索拦冰效果有了很大改进。本文以拦冰索模型试验为重点,对实验设备、模型设计和加工、试验原理、试验步骤做了详细描述,对拦冰索工作原理、失效模式等做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双轴拦冰索模型试验的观察和试验数据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拦冰索的作用过程和失效模式,以及影响拦冰索拦冰效果的重要因素:水位、冰速、初始冰厚等对拦冰索拦冰厚度、拦冰索失效模式的影响规律,以及拦冰索的受力在不同工况下变化趋势。分析模型试验结论,结合实际冰情,计算得出各种工况下拦冰索的极限拦冰量,进一步计算得出了拦冰索有效距离(即布置间隔)与渠道宽度、冰厚、冰速的关系。最后,分别基于BP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神经网络模型,依据模型试验实测数据,对不同工况对应的拦冰索前各断面的拦冰厚度进行了训练预测,将所得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分析对比表明,该模型的泛化能力较强,预测数据误差绝大部分都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其中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优势更为明显,预测值与实测值曲线拟合较好。本文的研究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冰期输水冰害应对措施研究建立预报模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翼装是一种新兴的极限运动,对起跳点、空间环境要求较低,但其安全性也较低,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本文首先简述翼装的起源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通过对
  本文针对当前非常关注的燃油箱防爆问题,简要介绍了曾经的燃油箱防护技术和现代燃油箱防护技术,并结合防火系统的实际使用经验进行探讨,仅供行业内参考。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天津市是我国北方一个典型的资源性缺
裂缝普遍存在于混凝土重力坝结构中,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耐久性及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大坝的整体失效。开裂是混凝土坝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研究裂缝的形成、发展过程对混凝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在深覆盖层地基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越来越多。特别是位于西南、西北等地区的面板堆石坝大多建在砂土、砂砾石或
我国是个多山多地震的国家,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我国有大量的自然边坡。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西部开发和基础建设的大力开展,出现很多人工新边坡,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