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孕症患者证素分布特点,以及行IVF-ET(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embryotransfer,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期间结合针刺干预各时段证素的变化,为不孕症患者针刺对IVF-ET的协同作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研究23例不孕症患者的证素特点及行IVF-ET治疗期间不同阶段的病位、病性特征。根据证素辨证的结果,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将其分为胚胎植入前期、胚胎植入期及胚胎植入后期三阶段,分别采用疏肝松解、补益固涩、安胎养胎等方法,在胚胎植入前期,选用内关、太冲疏肝,归来、子宫松解;胚胎植入期,足三里、三阴交补益,关元、志室固涩;胚胎植入后期,公孙安胎,足三里养胎;同时依据证素兼杂情况增加相应穴位进行针刺干预,观察针刺后的妊娠结局及针刺干预前后患者证素积分改变情况。 结果: 1.IVF-ET治疗前,23例不孕症患者涉及的证素有24个,其中显证有18个,其分别为气滞、肝、肾、胞宫、阳虚、气虚、血瘀、脾、湿、痰、阴虚、血虚、寒、经络、热、心、胃、阳亢。其中,病位证素以肝、脾、肾、胞宫比例较高(70.0%),病性证素以气滞、血瘀、痰、湿、阳虚、气虚占的比例较高(89.6%)。 2.根据证素辨证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23例不孕症患者证型大体以肝郁气滞证、脾虚痰湿证、肾阳虚证、瘀阻胞宫证为主,占94%。可见不孕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兼夹证素。 3.胚胎植入前期病位证素以肝、脾、肾、胞宫,病性以气滞、湿、痰、血瘀、阳虚、气虚为主,治疗后证素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胍胎植入期,病位证素以肝、肾、胞宫、脾为主,痫性证素气滞、气虚、血瘀为主,治疗后证素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胍胎植入后期,病位证素以肾、心、胞宫为主,病性以气虚、气滞为主,治疗后,胞宫的证素积分改变有差异p<0.05;病性气滞、气虚、血瘀等证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虚证素变化有差异(p<0.05)。 4.23例患者中,移殖后的第14-16目的验孕测试中呈现阳性结果(妊娠组)的共有11人,妊娠率为47.8%。验孕测试中呈现阴性结果(非妊娠组)的共有12人(52.2%)。 结论: 1.不孕症患者的证素特征以肝、肾、胞宫以及气滞、阳虚、血瘀、气虚为主,临床以兼杂为多,证素辨证法能较好地处理证的相兼错杂问题,克服传统辨证分型的某些不足。 2.依据证素结果分时段选穴针刺,可以改善不孕症患者的不同阶段的证素积分。 3.与既往报道的IVF-ET妊娠结局(成功率30%-40%)相比针刺辅助IVF-ET的分期治疗,有望提高妊娠率。IVF分时段配合针刺治疗,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脏腑气血的功能状态,能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