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6年起,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四部委联合启动实施了“特岗计划”。截至2011年,该项政策实施6年来,为全国1000多个县的2.7万所农村中小学输送教师超过23.5万名,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的发展。在政策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凸显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作者发现目前对“特岗计划”的调查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对政策出现的问题和完善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对特岗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对调查数据进行频数和相关性分析,找寻出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完善“特岗计划”,保障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策略思考。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涉及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等,在对当前相关研究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对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与思路进行梳理,是本研究的基础所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着重对“特岗计划”产生的历史背景、政策目标、理论依据及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通过梳理对该项政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文章的第三部分是运用调查法和文献法对“特岗计划”的目标群体进行实证研究,在保证问卷调查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对调查数据进行频数和相关性分析,展现出该项政策实施的真实情况,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文章的第四部分是根据前一章调查的结果,以特岗教师的视角对“特岗计划”进行政策评价与分析。政策评价从“特岗计划”的成效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偏远地区依然难以找到合适的特岗教师,特岗教师的男女比例不协调,特岗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文章的第五部分是在政策目标群体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特岗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完善该项政策的策略思考。策略思考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项目学校、特岗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建立在师范院校招收定向师范生解决偏远地区招生难的问题,实行县级岗位调动机制解决特岗教师的婚恋问题等。第六部分为结语,主要针对论文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通过研究对“特岗计划”政策的整体理解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