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1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探讨,为本病在中医临证中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在研究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调查表》,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科内镜室收集1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后期运用SPSS软件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跟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1.本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1.3,经卡方检验X2=5.378 p=0.251>0.05,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慢性萎缩性胃炎各类中医证型的分布,经卡方检验:X2=29.806 p=0.000<0.05,表明各证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分布与性别的关系:经卡方检验,X2=5.017 P=0.41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各证型的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4.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分布与年龄的关系:经卡方检验,X2=0.338 P=0.56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各证型的年龄段分布无显著差异。5.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分布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经卡方检验,X2=19.924P=0.001<0.05,不同证候的Hp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6.肠上皮化生与证型分布之间的关系:经卡方检验,X2=4.903 p=0.428>0.05,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型分布与是否伴有肠上皮化生无统计学差异。7.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经卡方检验,X2=26.089 P=0.037<0.05,说明四种病因在各个证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性别、年龄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候分布中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中医证候分布之间存在相关性。3.肠上皮化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候分布之间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4.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候分布与其病因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