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洛坝铅锌矿床的成矿成岩环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主要取得了一下几点认识:1、洛坝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晚古生代带扬子板块北缘上的裂陷盆地,南北分别以东西向宕昌-两当断裂和礼县-麻沿河断裂所夹,随着盆地进一步的演化,在盆地边缘广泛发育同生断层黄渚关和人土山~江洛大断裂,控制着矿区喷流成矿作用和岩相展布。同时,同生断层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还是其沉积的场所。2、确定洛坝铅锌矿床为热水沉积成因矿床,并遭受海西期末—印支期的强烈的变质变形改造作用。3、确定矿床热水喷流沉积相和通道相两套矿化系统,通道相主要是由两条同生断层及一系列穿层的硫化物脉体组成,矿体多为条带状、网脉状,矿石中保存了早期喷流的沉积组构,具有纹层状构造,浸染状的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淬火及通道显微构造,硅质岩、电气石等喷流岩的厘定。喷流沉积相的矿体主要分布在矿体的中上部,矿体往往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地层中,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4、对容矿主要岩石(硅质岩)和矿石的稀土、微量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其容矿岩石和矿石具有相似的来源和演化特征,与典型热水喷流沉积矿床一致。5、总结成矿系统:拉张拗陷作用、同生断裂活动和火山活动之间的耦合形成了一个对流的热水喷流沉积系统。在火山作用(热源)的驱动下,成矿流体沿同生断裂进入相对封闭具有还原性质的海底凹地,并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初始矿源层或矿化层位,最后以碳泥质板岩为热水沉积结束标志。在海西期末—印支期的强烈造山运动使矿区地层与矿体同步褶皱,巨大的热动力使矿源层内成矿组份Pb、Zn、Ba等活化运移,在有利的构造和岩性部位(如洛坝背斜北翼及转折端部份)富集,形成洛坝铅锌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