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是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建立起来的受体模型,广泛应用于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中。在源解析研究中,由于大气颗粒物中的二次有机碳(SOC)不是一次污染源的排放物,而是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大气环境中经过光化学氧化反应生成的,因此难以获得SOC源的成分谱,这样造成了纳入CMB模型进行计算的受体中含有SOC组分,而源类中却没有相应的SOC排放源的成分谱,使源与受体的匹配程度降低,导致CMB模型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大,这是一直困扰着CMB模型的可靠性的重要难题。本论文针对SOC源成分谱难以确定的难题开展研究,提出了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来估算受体颗粒物中SOC的浓度,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受体成分谱,使碳组分在受体和源之间更加匹配,建立了修正的CMB模型方程,有效地解决了二次污染物SOC对CMB模型的影响,也为解决二次颗粒物的源解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方法。针对SOC定量困难及目前缺乏碳分析方法的统一标准(尤其是OC、EC的界定)等问题,本研究对同一样品中的碳组分同步采用元素分析(EA)法和热-光碳反射(TOR)法进行测定,结合两类分析方法的原理,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因分析方法不同造成的SOC定量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可能可以利用TOR法加热过程中得到的OP含量值校正EA法测得的OC浓度的思想。利用本论文所建立的方法,对开封、无锡和攀枝花三城市的颗粒物进行了来源解析,并与传统的CMB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论文所建立的源解析方法的结果优于传统CMB模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