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评价心肺复苏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中的应用。探讨不同时间点脑电监护评分、昏迷评分等与患者脑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患者脑功能等级评分的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贡献大小。通过本研究为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危重症患者提供一种客观、有效的床边脑功能监护手段。【方法】:本研究设置为正常对照组、不同程度异常组和研究组。正常对照组:对招募的志愿者分别采用8通道中央导联的记录模式进行aEEG检测,每次30分钟,并进行睁闭眼诱发试验;记录结束分别对额、颞、顶中央区和枕部各导联所记录的闭目状态下aEEG波谱进行取样分析。每个导联采集20对坐标数据(上标线,下标线)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程度异常组:共计入组23例(病毒性脑炎患者15例,结核性脑炎患者5例,痴呆患者3例),根据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组。轻中度弥漫性异常14例,重度弥漫性异常组9例。监测时间30分钟至1小时;采集安静闭目状态下的各导联aEEG坐标数据,每个导联采集20对坐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正常组作为对照组,初步建立轻中度、重度弥漫性异常aEEG的参考值范围,对aEEG进行标化。研究组:共计入组25例CPR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分别在入院24小时、72小时、1周时在床边进行aEEG监测,每次均进行格拉斯哥-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在1个月、3个月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进行脑功能等级评分(CPC)。参照正常组和不同程度异常组对研究组所记录的aEEG进行分级评分:正常记5分,轻中度异常记4分,重度异常组记3分,脑电静息为最严重的事件,记1分,其余不能进行上述分类的记2分(包括癫痫持续状态等)。记录入组患者的复苏时间、性别、年龄、有无自主呼吸以及三次aEEG评分、GCS-P评分以及1个月和3个月时的脑功能等级评分,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组额、颞、顶中央区和枕部aEEG波谱左右对比、性别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四部位上、下标线经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2.447和2.240,相伴p值均<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睁眼时有明显抑制现象。2、轻中度弥漫性异常组额、颞、顶中央区和枕部四部位左右对比,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同名部位左右无明显差别。重度弥漫性异常组四部位左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各组内四部位上、下标线对比采用方差分析,p值均<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轻中度弥漫性异常组、重度弥漫性异常组额、颞、顶、枕四部位组间方差分析,p值均<0.001,存在显著差异。3、研究组进行三个月的随访观察,临床死亡15例,其余10例中3例为脑死亡机械辅助呼吸,其余7例有一定程度的脑电活动。三次脑电检测aEEG评分间经方差分析,p=0.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次GCS-P评分经方差分析,p=0.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个月时CPC评分与三个月时CPC评分之间对比分析,p=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对比分析,p值均>0.05。4、复苏时间、年龄、性别与CPC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复苏时间、年龄、性别与一个月时CPC评分和三个月时的CP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三次aEEG、GCS-P、有无自主呼吸与CPC评分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进一步方差分析,p值均<0.05,表明aEEG、GCS-P和自主呼吸与CPC评分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因而得到以CPC为因变量,aEEG评分、GCS-P评分、呼吸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分析决定系数R2和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S。结果表明,以一个月时CPC(CPC1)为因变量的三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假设检验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01、0.757和0.728,回归估计的标准误S分别为0.616、0.481和0.509。第一次aEEG评分、GCS-P评分、呼吸评分可以解释60.1%的CPC1。依此类推,第二次、第三次单独预测CPC1的贡献分别为75.7%和72.8%。以三个月时CPC(CPC3)为因变量的三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假设检验的判断系数R2分别为0.648、0.832和0.696,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分别为0.581、0.401和0.540。三次评分对CPC3的贡献分别为64.8%、83.2%和69.6%。【结论】:1、正常成人额、颞、顶中央区以及枕部aEEG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枕部波幅最高。弥漫性异常脑电活动不仅表现为频率的降低,波幅也明显降低,可以根据aEEG波幅对脑功能状态进行评价。脑电静息患者aEEG易受心电伪迹干扰产生偏差。2、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心脏复跳时间对于患者生存状态有重要意义,越早恢复自主心跳,生存率越高;但心脏复跳时间对于神经功能预后无直接相关性,二者无线性相关。3、aEEG等级、GCS-P昏迷评分以及自主呼吸对于CPR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存在线性相关,可以根据三者的评分对CPR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预测。4、aEEG是一种客观、可靠的脑功能监护手段,适用于临床危重症患者床边脑功能监护;多种分析模式结合可以提高监护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