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东汉时期书写、刻画或模印于砖瓦等建筑材料及陶质器物上的文字材料为研究材料,砖瓦及陶上的文字本文统称为砖文。这些文字材料口语化特征鲜明,所使用的语言、所反映的生活习俗、情感意识都具有浓厚的世俗色彩,可以说是研究当时民间口语及下层书面语的理想语料。同时作为出土实物文字材料,这些材料可为语言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但是目前利用东汉砖文进行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虚词的研究还很薄弱,因而本论文选取东汉砖文的虚词为研究对象,对东汉砖文中的虚词进行全面描写、穷尽调查和定量分析,真实反映东汉砖文的整体面貌,在全面描写的基础上力求揭示其中存在的语法规律。此外对若干语法现象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论文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为本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材料、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描述了东汉砖文虚词的总体面貌。然后以词类为纲,采用专书研究的方法,对东汉砖文中的介词、副词、代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进行全面描写,同时将砖文中的虚词与东汉其他文献《论衡》、《太平经》、汉译佛经进行对比研究。每个章节基本分为虚词个案介绍、东汉砖文虚词与东汉其他几种文献对比研究和小结几个部分。论文充分调查虚词的分布特点、使用频率和语法功能;在对东汉砖文虚词全面描写的基础上,利用学术界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共时和历时方面的比较,揭示其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 东汉砖文共出现虚词61个。副词使用最多,其次是介词。 东汉砖文的虚词大多承袭先秦汉语而来,其中所见虚词也都见于东汉其他文献。但具体到各类虚词及虚词的使用情况来看,比之前代,其中的发展成分较为突出,出现了不少新用法。 下编为分论,又分为语法篇、考释篇和文献整理篇。 语法篇是从语法角度进行的专题研究,有四篇。 《东汉俗语文献行为处所表示法探索》:古汉语中关于行为处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处所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后作宾语,也可以由介词介出;处所词由介词引进时,“介·宾”大多数位于动词之后,但汉代以后“介·宾”位于动词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