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主要研究在淘汰蛋鸡后期利用过程中采用不同饲养方式对其羽毛评分、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生产及屠宰性能和部分肉质风味指标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以确定淘汰蛋鸡用何种饲养方式更能有效地提高淘汰蛋鸡的综合价值。本试验共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以45周龄的淘汰芦花蛋鸡作为基础对照组(A组);第二部分:在45周龄淘汰芦花蛋鸡中随机挑选180只,随机将其分为4个试验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5只),在每处理组中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B组:大棚发酵床平养5周;C组:舍内阶梯笼养5周;D组:大棚发酵床平养10周;E组:舍内阶梯笼养10周。本试验得出以下结果:1、在外貌评分方面,基础对照组与各试验组中羽毛质量得分都表现为:鞍羽得分>尾羽得分>腹羽得分>颈羽得分。在各试验组的总分上,平养方式外貌评分的总分显著(P<0.05)高于笼养方式,说明平养方式能显著改善淘汰蛋鸡的羽毛得分。2、在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方面,笼养淘汰蛋鸡的产蛋率显著(P<0.05)高于平养。不同饲养方式之间,只在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指标上表现为平养的显著(P<0.05)高于笼养。本试验说明,平养方式能显著改善淘汰蛋鸡蛋品质中蛋白的品质,但其产蛋性能较笼养方式的差。3、在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方面,产蛋后期淘汰蛋鸡在不同饲养方式和不同周龄下其体重差异都不显著(P>0.05)。55W时,舍内笼养方式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等指标显著高于大棚平养(P<0.05);而平养方式下的腺胃重和腹脂重则表现为显著小于笼养方式(P<0.05)。本试验说明不同饲养方式和周龄对产蛋后期淘汰蛋鸡体重的影响较小,平养方式能显著降低淘汰蛋鸡的腹脂重量,但笼养方式淘汰下蛋鸡屠宰性能要显著好于平养方式。4、在肉质和风味方面,本试验所测的pHH1值和pHu值,胸肌都比腿肌低。笼养方式较平养方式下淘汰蛋鸡的胸肌、腿肌有较高的pH值。各试验组及对照组中肌肉中水分、肌内脂肪含量、胸肌肌纤维直径及密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滴水损失在55W表现为笼养组显著(P<0.05)高于平养组。在肉色方面,只有在55周龄时,笼养组胸肌L*值(亮度)显著大于平养组(P<0.05)。在氨基酸方面,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在不同饲养方式和周龄下差异都不显著(P>0.05)。本试验说明,在肉质指标中肉色、滴水损失方面,平养方式好于笼养,但在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5、在综合经济效益方面,平养方式能较笼养更好提高淘汰蛋鸡的综合效益。综上所述,平养方式对产蛋后期淘汰蛋鸡的外貌有积极的改善,部分蛋品质、肉质指标也有一定的改善,但在产蛋性能和屠宰性能上较笼养方式的差,平养方式能较笼养方式更好的提高淘汰蛋鸡的综合经济价值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