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无诗”观念的产生与演变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无诗”观念作为明人对宋诗的全盘否定之言,其滥觞于南宋张戒,后经严羽、元好问、杨维桢、李东阳等人的不断发展,最终由明代李梦阳、何景明将其理论构架完成。宋人通过与唐诗的纵向比较,对本朝诗歌创作进行了自觉地批评与反思,在关于诗法的讨论与批评中,逐渐建构出了“唐诗”与“宋诗”这对概念,并对唐宋诗各自的风格特色进行了总结。宋人论诗,其立场多站在“宋诗”这一概念中进行,对宋诗并无整体性的否定。金元诸人,始逐渐将批评否定的眼光放到“宋诗”这一整体概念上。其所否定的对象也渐渐由最初的江西诗派,而扩展到整个宋代诗歌创作群。而批评的深度,也由诗法、诗格上的争论扩展至对宋诗创作的全盘否定。“宋无诗”一词虽首见于明代叶盛转引刘崧之言,但其观念的形成,经历了从南宋到明朝初年这一漫长的过程。“宋无诗”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中的普遍观念,并不是由某人突然提出并倡至天下而为人所知,而是作为一种不成系统的印象而先为人接受,再逐渐整理成全盘否定宋诗的诗学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严羽、李梦阳二人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宋无诗”观念之所以能被元明诸人广泛接受,固然有唐宋诗本身风格不同的欣赏品味问题,其后更重要的动力则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以古为高”的诗体代迁论。严羽在批评了宋人之后,很自然地将欣赏判断的标准转向了较前一代的唐诗。而李梦阳崇尚复古,否定宋元诗歌,也是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诗歌创作直接接续上唐代甚至唐以前的诗学传统。在否定了整个宋代诗歌之后,“宋无诗”成为了明朝中前期文坛上的口号式共识。在此影响下,明朝中后期文坛整体性地表现出对宋诗阅读的疏离。同时“宋诗”的面貌也在渐渐发生转变,以至于出现了以理学诗作为宋诗代表的批评流派。当宋诗的同情者——如晚年王世贞、以及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诸人重新倡言推崇宋诗时,晚明文坛又对宋诗进行了一次重新发现的过程。而正在此过程中,“宋无诗”观念逐渐失去了主流文坛的认同并慢慢走向消亡。本文最后部分通过对元、明两代宋诗选本的统计分析,发现元、明两代编选的宋诗选本的目的多体现为传世文献保存,而相对少见宣扬宋人诗学观念。并在数量分布上随着“宋无诗”观念的兴起与衰落,明显地表现出“两头多,中间少”的特征。并以此证明“宋无诗”并不仅仅是批评家们于纸上拈出的观念,而是真真切切的体现在了元明两代的文献保存与诗学批评之中。
其他文献
2017年4月20日下午,《检验医学》第七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锦荣国际大酒店3楼多功能厅召开.《检验医学》第七届编委会顾问吕元、潘柏申,主编王华梁,副主编李莉、沈立松、胡
本文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意义,着重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管理、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措施。
本文从资料员自身因素,举办读书告会和理论研讨会三个方面研讨并论述提高资料利用率,实现资料的内在价值的方法,认为只有把资料员与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来,把资料与用户的关
本文首先阐述了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后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的涵义、意义,最后指出发展企业信息化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沙门氏菌(Salmonella)既可感染动物,表现出败血症或胃肠炎,也可以感染人,引起食品中毒,因此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已成为世界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