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18F-FDG SPECT/CT代谢显像与其CT征象及治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核医学科接受全身18F-FDG SPECT/CT检查初治的4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影像、血清肿瘤标志物(CEA、SCC、NSE、CYFRA21-1、proGRP、TPA)水平等临床相关资料。18F-FDG SPECT/CT代谢显像、胸部CT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间隔时间均不超过半月。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原发性肺癌的糖代谢情况与肺癌CT征象及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统计描述采用±sd表示,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进行,其中定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级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病灶性质确定依据临床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随访结果,随访时间大于3月。结果:1.本研究43例肺癌患者常见CT征象为分叶征(25例,58.10%)和毛刺征(17例,39.50%),其中分叶征与毛刺征均阳性者9例(20.93%),分叶征阳性、毛刺征阴性者16例(37.21%),分叶征阴性、毛刺征阳性者为8例(18.60%),分叶征、毛刺征均阴性者10例(23.26%)。2.本研究43例肺癌患者中,9例分叶征与毛刺征均为阳性者T/B值为9.87±6.56,16例分叶征阳性、毛刺征阴性者T/B值为5.56±2.28,8例分叶征阴性、毛刺征阳性者T/B值为4.18±2.19,10例分叶征、毛刺征均为阴性者T/B值为5.16±4.38。两两组间比较,分叶征、毛刺征均为阳性组与分叶征阴性、毛刺征阳性组和分叶征、毛刺征均为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其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示,分叶征与原发灶T/B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74(p=0.013<0.05)。3.本研究43例肺癌患者中,35例患者有血清CEA值检测结果,其中20例患者升高,15例患者正常,阳性率为55.60%;33例患者有血清SCC值检测结果,仅2例患者升高;33例患者有血清CYFRA21-1值检测结果,其中28例患者升高,阳性率为84.85%;31例患者有血清proGRP值检测结果,仅6例升高,阳性率为19.40%;35例患者有血清NSE值检测结果,其中15例患者升高,阳性率为42.90%;32例患者有TPA值检测结果,其中升高者24例,阳性率为75.00%。所有肿瘤标志物的正常与升高组两组间的T/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取阳性率前三位的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TPA)并根据其不同阳性情况进行分组,其中任意一项肿瘤标志物升高组共5例,T/B值为6.98±5.84;任意2项肿瘤标志物升高组共11例,T/B值为5.00±3.09;三项均升高组共12例,T/B值为7.48±5.99;三项均正常组共2例,T/B值为8.60±5.80。将该4组T/B值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所有肿瘤标志物血清值与原发灶T/B值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值均大于0.05,提示各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与原发灶T/B值均无相关性。4.本研究43例肺癌患者中,原发灶的最大径≤3cm者24例,T/B值为4.38±1.70,最大径>3cm者19例,T/B值为8.30±5.60,两样本t检验,t=-2.936,p=0.008(p<0.05),两组间T/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临床特征(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组间T/B值差异性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示原发灶最大径与T/B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9,p=0.00<0.05;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腺/鳞癌)与T/B值无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结论:1.肺癌原发灶常见CT征象为分叶征与毛刺征,但阳性率并不高。2.肺癌原发灶T/B值与分叶征呈正相关,与毛刺征无关。3.肺癌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中,只有CEA、CYFRA21-1、TPA的阳性率相对较高,SCC、pro GRP、NSE阳性率都不足50.00%,诊断价值有限,且各肿瘤标志物升高与正常组间的T/B值无差异性,各肿瘤标志物水平与T/B值间也无相关性。4.原发灶T/B值与其最大径之间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