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分布在田间地头,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前,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融资方式单一等原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面临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滞后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探求多元化且行之有效的农田水利投资模式,解决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难题,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理论为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青州市为样本,深入分析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了完善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新思路。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内容。第二章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相关公共物品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现状分析,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第四章是国内外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经验借鉴,得出对推动青州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有益启示。第五章是青州市小农水重点县投资方案分析,介绍了青州市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第六章提出了完善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新思路,一是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形成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机制,坚持把公共财政投资作为农田水利的建设投入最主要渠道,实现投入主体多元化;合理划分中央和省以及市县四级主体事权,实现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层次;形成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多渠道筹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