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鱼后部侧线系统发育的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71787821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侧线系统是水生动物重要的感觉器官,为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所特有,而对于我国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侧线系统的研究至今甚少。通过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唐鱼后部侧线系统(posterior lateral line system)的发育,发现唐鱼初级后部侧线系统发育开始的时间(24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早于斑马鱼(55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但是两者初级后部侧线系统发育结束的时间相同(72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说明唐鱼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形成初级后部侧线系统,这与唐鱼属于鲤科鱼中较为原始的类群相对应。随后唐鱼次级神经丘细胞沿头尾轴发育,分散于初级神经丘细胞之间,次级神经丘细胞的形成过程是胚胎发生过程中初级神经丘细胞形成过程的基本重复。唐鱼次级神经丘细胞较小,且形成速度比初级神经丘细胞慢。唐鱼次级后部侧线系统的发育(7 days post fertilization)晚于斑马鱼(72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后部侧线系统形成过程中时间的变化与物种的特异性相适应。唐鱼的胚后发育过程中存在多个神经丘发生波,与斑马鱼类似;而唐鱼的次级神经丘细胞不向背腹两侧迁移,不形成多条侧线,与两栖类相似。在无羊膜动物长期进化史中,后部侧线系统的形成模式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变化。此外,还研究了9顺式-视黄酸(9 cis-retinoic acid, RA)和三碘甲腺原氨酸(3,3’,5-triiodo-L-thyronine, T3)对鱼类侧线系统的影响,分别以100 nmol/L视黄酸和5 ng/ml三碘甲腺原氨酸处理刚出膜的唐鱼(约48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结果表明100 nmol/L RA对侧线系统的发育没有影响,但对仔鱼有很强的毒害作用。5 ng/ml T3可以使唐鱼初级后部侧线系统发育时间延长,但不影响初级后部侧线系统的神经丘数目及形成方式;对唐鱼次级后部侧线系统的发育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研究唐鱼胚胎发生和胚后发育过程中后部侧线系统的发育,为全面了解唐鱼的整个发育生活史的特点及唐鱼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进一步研究鱼类侧线系统发育的分子机制和基本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强迫振动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数值解法.首先对一维二阶齐次波动方程、(?)=C~2(?)构造了一种双参数差分格式,当参数选取不同时,该格式具有不同的截断误差阶和收敛性.然后将这种研究方法应用到强迫振动的波动方程(?)-C~2(?)+f(x,t)=0.当参数取β=θ=(?)时,局部截断误差阶可以达到O(τ~4+h~4).同时对这些差分格式均构造了相应的数值试验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目的:构建特异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以探讨重组质粒对HepG2细胞体外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PCNA基因功能,RNA干扰(RNAi)分子靶向基因治疗肝癌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理论基础。方法:1.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已经利用体外转录合成的双链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RNA,siRNA)筛选出了靶向PCNA基因
本学位论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1)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Microscope,AFM)的高分辨率和力谱特性,探测淋巴细胞在不同刺激作用下的形态变化及其粘附力和杨氏模量的变化;(2)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和(Scanning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e,SNOM)对细胞表面受体识别进行可视化研究。本文第一部分基于原子力显微术的超高分辨率和力谱特性,应用赫兹
线偏振光通过介质时偏振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法拉第效应。而圆偏振光射入某些介质时,介质产生静态磁化的现象,称为逆法拉第效应(IFE)。最近IFE首次在磁性材料中观察到,实现了圆偏振飞秒激光的非热磁化调控和超快全光磁记录。最早的IFE理论是纯唯象的。后来出现了等离子体的一些基于自由电子模型的IFE微观理论,IFE被认为是电子在圆偏振光驱动下作圆周运动而产生磁矩的结果。最近的实验进展激发了对IFE理论
角度测量是几何量计量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学工程、机械、航空、军事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角度测量方法和测试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种角度测试理论和方法不断出现,国内外许多部门和科研机构相继研究出各种角度测试仪器和设备,角度测量技术水平和测量精度不断提高,并且逐渐实现了测试过程的自动化。本文提出利用激光自混合干涉原理来实现角度的测量。外腔棱镜角度的变化引起的回馈光的光
由于采用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材料性质和重量轻,并具有高强度的优点,层合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制作的结构元件,尤其是作为板壳的应用在日益增长。本文用修正迭代法研究了考虑横向剪切的并具有夹紧固定外边界和刚性中心的对称层合圆柱正交异性截顶扁锥壳的非线性屈曲。在弹性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合扁锥壳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屈曲问题的控制方程,并运用等效的方法推导了截顶扁锥壳的控制方程.最后,获得了临界压力的解析解,并
目的:1.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各型FGFR2Ⅲc慢病毒表达系统;2.以此为基础初探FGFR2Ⅲc野生型及突变型对骨肉瘤细胞Saos-2、成肌细胞L6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1.通过RT-PCR获得FGFR2Ⅲc-WT基因,采用重叠延伸法进行S252W、S252W+P253R的突变,将上述获得的各基因克隆至慢病毒入门载体pENTA-11,利用LR重组酶,pENRY-FGFR2Ⅲc野生型及突变型
利用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是一种有前景的技术,但是该技术需要内切葡聚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葡萄糖苷酶协同作用,才能起到较好的水解效果。然而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微生物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含量少,成为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瓶颈。本研究将来源于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AS3.371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ICC 40179、斜卧青霉(Peni
环境耗散对于量子系统的影响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宏观量子效应的研究更加凸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在量子信息方面,环境耗散对量子系统的退相干机制是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量子耗散系统中最基本的模型就是自旋—玻色子模型(spin-boson model),也称耗散两能级系统(dissipatie two-level-system),这个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声子导致的局域化(phonon-i
为了掌握微藻的异质性特征与群体生产潜力的关系及规律,以布朗葡萄藻764株和765株(Botryococcus braunii)为研究对象,采用批次培养的方法,分别设置6种光照强度、2种光照强度和7个氮磷营养水平、2种光照强度和培养基浓度下7个株间接种比例以及B.braunii藻滤液浓度等处理下的生长4部分实验。研究了光照强度、氮磷营养水平、株间接种比例和异株藻滤液浓度等因子对B.braunii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