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有动物源性成分的饲料和畜禽肉食品是疯牛病、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国内外对于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的报道主要有显微镜检、红外光谱、ELISA、PCR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检测要求检验人员有丰富的操作经验、通量小、易产生假阳性结果等缺点,不适应当前高通量饲料和肉食品的大规模同时检测的发展趋势。需要建立一种更快速、准确和经济的方法,而基因芯片检测法正是一种可以满足这些要求的方法。本文旨在建立一种使用一对通用引物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动物源性成分进行快速、简便、特异且低成本的检测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保证进出口动物源性饲料和肉食品的安全。本研究通过对脊椎动物分子标记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选择线粒体DNA(mtDNA) 16S rRNA基因为目标基因,利用一对通用引物,在该引物扩增区间设计了16条特异性基因芯片检测探针及2条质控探针用于对牛、山羊、绵羊、水牛、鹿、驴、猪、狗、兔、鸡、鸭、鹅、鹌鹑、火鸡、鸵鸟、鱼等16种动物源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对PCR扩增体系及杂交体系的优化,确定探针点样浓度为40μmol/L、杂交温度为52℃、杂交时间为2 h,各探针间无交叉反应。该检测方法能实现对上述16种动物源性成分同时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均达到10 pg,建立了16种动物源性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该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将为我国进出口饲料及肉食品鉴别检测提供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支持。利用本方法对5份已知阳性饲料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呈阳性,与常规PCR结果符合率达100%。对8份未知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常规PCR结果符合率达100%。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捷、特异、灵敏且稳定地检测动物源性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检测进出口动物源性饲料中是否含有动物源性成分,也可以推广至对动物产品的检测,将有效防止疯牛病、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疾病进入我国,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保护食品和饲料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