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赞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审视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济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长期从事对外援助工作,非洲国家赞比亚是中国的重要援助对象之一。本篇论文选取中国援赞为研究对象,一是因为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在国际上比较有名,使得赞比亚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并不陌生,二是鉴于中国援赞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具有典型性质。在尊重历史和忠于事实的基础上,反思和批判中国援赞工作对于改善中国援非工作,推动中国在非洲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本篇论文的写作脉络主要是:纵观中国援赞的历史沿革与当前表现,总结出中国援赞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早期的单一性特征与当前的多元化趋势;溯源中国在不同时期援赞的具体因由,即早期主要是为了增强中国的国际政治影响,新时期主要是为了争取双方互利共赢,接着展示中国援赞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即在政治上中国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并扩大了参与非洲事务的能力,在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海外收入;然后着重分析了中国援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各方有意无意地误解中国援赞行为,另一方面是援赞工作本身也存在缺乏统筹规划、经营粗糙、缺乏舆论宣传等诸多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改善中国援赞工作的建议,主要是在遵循科学原则的前提下实施因地制宜的援助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伴随着GDP高速增长而出现的,还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
目前,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矛盾凸显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的换挡期,现实社会矛盾多发、频发。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总体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经济发展了,作为社会事业的教育同样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一跃成为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27亿多亩集体山林确权给农民,激活了沉寂多年的山林资源。但由于林地资源分散,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缺少必要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为
在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海洋,海洋可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全球化浪潮和资源日渐匮乏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纷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