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污染物对环境水体的危害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已成为倍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各类有机污染物环境残留分析、毒性测定、介质分配等,而对环境中总有机污染物毒性与其组分相关性的研究较少。阐明二者相关性,明确不同类型水体中何种有机污染物为主要致毒因子,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环渤海不同类型排污河/口水体为研究对象,联合发光细菌法、小球藻法和细胞毒理法三种方法对环渤海排污河/口总有机污染物毒性进行了总体评价。以环渤海地区20个排污口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水体中3种雌激素、2种酚、5种磺胺、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及氯霉素等15种有机污染物与排污类型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对应分析分析了总有机污染物毒性与其组分相关性。发光细菌法、小球藻法和细胞毒理法三种方法联合测得20个排污河/口毒性结果表明:溯河为剧毒地区;人造河口、绿汶河和大辽河为高毒地区;旅顺污水处理厂、潍坊弥河和五里河为重毒地区;套尔河、六里河、复州河和大蒲河口为中毒地区;北塘口、锦州百胜桥、沙头河、大沽河口、潍坊虞河、漳卫新河、胶莱河、鞍子河和东营桃河为低毒地区。环渤海地区环境水体中15种有机污染物普遍检出,且同类污染物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最为突出的为磺胺类抗生素(r>99.80%)。经主成分分析可知,环渤海地区20个排污河/口主要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可由4个主成分来反映,其贡献率分别为32.834%(CIP, NOR, SAR, DAN, E3, SDZ)、20.223%(SMM, SM, SMZ),16.485%(DES, SM2, BPA, OP)和11.361%(CAP, HE)。上述结果较好反应了总有机污染物组分分布与污染源关系,说明污染物种类与污染源性质有较高相关性。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机污染物毒性等级与其组分有一定相关性,磺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分别与高毒水体与低毒水体有较高相关性。本研究较好评估了环渤海地区排污口有机物污染物毒性,并深入研究了毒性和污染物的关系,达到了把污染物和毒性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解释和推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