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低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但恶性程度最高,病情发展快,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疾病发现时多已为中晚期,死亡率居妇科肿瘤中首位,国内外有关卵巢癌的研究众多,但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清楚。因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有效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腹水及远处转移等晚期症状,卵巢癌预后差,虽然目前通过手术和化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5年生存率仍较低,仅在30%左右[1]。因此,卵巢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生命健康最主要的妇科肿瘤。卵巢癌大多数起源于卵巢上皮组织,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占卵巢癌总数的75%-90%[2]。因此,研究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和发展机制,寻找有效的标记物及治疗靶点,改善患者预后仍是目前卵巢癌研究最重要的目标。 Micro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长21~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通过与其靶mRNA分子的3’端非编码区域(3’-UTR)互补配对使目标mRNA分子受到翻译水平调控或直接导致其降解,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能量代谢、凋亡等各个重要而基本的细胞生理过程[3、4]。近年来研究[5]发现microRNA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卵巢癌中miRNA也发挥重要作用,如miR-21[64]、miR-181a[65],其中miR-181a通过作用于其功能靶点Smad7,促进TGF-β介导上皮间皮变信号通路参与卵巢癌的侵袭、转移过程。而miR-126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可能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6、7],但其在卵巢癌中的研究在国内外甚少且存在差异[8、9]。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是在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因子,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表达均增高,但其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作用国内外鲜有研究。miR-126基因定位于EGFL7基因7号内含子内,同时在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等研究资料提示EGFL7也是miR-126的靶基因[10、11]。因此作者针对miR-126、EGFL7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表达的相关性,以探讨miR-126和EGFL7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希望能为卵巢上皮性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目的 研究不同卵巢上皮组织中miR-126、EGFL7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分析三者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3月-2014年8月手术标本89例,正常组21例,良性组23例,恶性组45例。其中正常组卵巢取材于因良性宫体疾病行附件切除患者;良性、恶性组卵巢组织取材于术前未行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按FIGO分期标准:Ⅰ、Ⅱ期12例,Ⅲ、Ⅳ期33例;低分化25例,中分化11例,高分化9例;浆液性囊腺癌29例,粘液性囊腺癌8例,子宫内膜样癌4例,透明细胞癌4例;有淋巴结转移31例,无淋巴结转移1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患者年龄27~73(47.6±5.5)岁。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受试者同意后进行收集。 2.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以上89例卵巢组织中EGFL7蛋白和微血管密度(CD34)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对上述89例卵巢组织中miR-126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对上述45例卵巢癌组织中EGFL7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miR-126相对表达量以M(P25~P75)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组间比较用Nemeyi法检验。余定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不同卵巢组织间EGFL7蛋白阳性率及MVD计数。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 mRNA表达水平及MVD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秩和spearman法、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组间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α′=α/比较次数=0.0167。 结果 1.EGFL7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浆,不仅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在肿瘤组织上皮细胞中也存在。EGFL7蛋白在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1%(5/21)、52.17%(12/23)、93.33%(42/45),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EGFL7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良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而EGFL7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恶性组间比较;良性组、恶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 2.CD34蛋白表达阳性代表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检测。微血管密度在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中的检测值分别为6.133±2.090、11.478±2.337、21.893±3.223,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 3.miR-126 mRNA在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865(1.491~4.879)、1.339(0.904~2.099)、0.310(0.209~0.858),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 miR-126 mRNA的表达在正常组、良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R-126 mRNA的表达在正常组、恶性组间比较;良性组、恶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 mRNA的表达、EGFL7 mRNA的表达和MVD的检测均与 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 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 mRNA与EGFL7 mRNA表达呈负相关(r1=-0.413;P=0.005);EGFL7 mRNA与MVD表达呈正相关(r2=0.362,P=0.015);miR-126 mRNA与MVD表达呈负相关(r3=-0.909,P<0.001)。 结论 1.miR-126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异常低表达,可能参与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2.EGFL7及微血管密度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3.miR-126和EGFL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EGFL7和微血管密度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miR-126和微血管密度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这三者可能协同参与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