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紫外AlGaN量子结构设计及材料生长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e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氮化物半导体在新能源、功率电子及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广泛应用,基于氮化物量子结构材料与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AlGaN半导体由于具有可连续剪裁的直接宽带隙、高电子迁移率、高击穿场强等特性,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化合物半导体的研究热点。AlGaN低维量子结构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尽管当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但如何精确控制阱垒厚度,获得异质界面陡峭且无组分互扩散的二维量子结构生长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特别是从理论层面探索高质量二维量子结构的生长机制尚处于空白。为了进一步地改善AlGaN量子结构的光学性质,为工作波段在深紫外的光电子器件提供理想的材料基底,我们在已具备的高品质二维量子结构制备基础上,运用微加工手段制成周期性有序分布的纳米柱结构,深入地厘清了一维纳米柱的发光特性及与二维量子结构的出光对比,此外尝试探索量子结构所成光学微腔结构及特征。本论文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超短周期超晶格结构外延生长及表征。不同情形下生长GaN和AlN的化学势场会对生长各个阶段表面吸附的形成焓造成较大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环境处于富N氛围时,适合在Ga终端的GaN表面或Al终端的AlN表面吸附N原子。在N吸附层表面再吸附Al原子则需要富Al的生长环境,而吸附Ga原子则不依赖环境氛围。以理论模拟为指导,通过分选生长机制,外延获得阱垒可控的超短周期超晶格,高分辨率XRD及TEM观测表明,样品具有薄至单个分子层量级的可分辨且陡峭的异质界面。室温下测试阴极荧光光谱,发现发光主峰单一狭窄,而且能量与理论模拟预测趋势相一致。2、(AlN)8(GaN)2超短周期超晶格纳米柱构筑及特性探讨。利用自组装聚苯乙烯模板制备了不同周期和直径的纳米柱阵列,拉曼结果表明纳米柱内部应变状态相较于平面结构明显改变,阴极荧光发光峰也生蓝移,其中直径为550 nm和400nm结构的发光强度较高,相较于平面结构分别增强了 5.5和4.7倍。纳米柱内部应力释放、侧壁损伤引起的界面效应以及成分起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不同直径纳米柱之间波长蓝移量的差异。FDTD理论模拟发现,纳米柱的光提取效率相对于平面结构有所增强,整体上与实验观测到的光出射趋势较为一致。3、深紫外AlGaN材料的光子晶体微腔设计。使用平面波展开法结合FDTD模拟,扫描六角晶格纳米柱的光子晶体能带随占空比变化趋势,发现采用与第五章中相同占空比的纳米柱结构,其光子禁带所在波长范围并不符合自发辐射复合波段,因此进一步排除光子禁带对纳米柱阵列出光特性的影响。随后针对四方晶格、六方晶格纳米孔阵列构成的微腔性能进行了综合模拟,引入特定的“缺陷”模式,发现当六角晶格纳米孔微腔的占空比达到0.4时,此时微腔对深紫外光子的限制作用明显,腔品质因数Q值高达3417。
其他文献
对矿山开采中的矿区进行稳定性监测与预警是至关重要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微震监测技术是当今矿山安全生产中最先进的监测与预警技术之一,但是微震监测技术仍存在许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噪音繁杂的微震监测信号去噪以及微震监测信号的区分辨识等。对此作者主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矿山微震信号进行去噪研究。基于矿山微震监测信号和小波基特性,发现db4和sym6小波基较适用于
传统村落是承载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且处于动态嬗变过程中的独特遗产,是孕育文化、传承记忆、培养气质的摇篮,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传统村落所蕴藏的独特设计与营造智慧仍处在被发现与深入解读的过程中,学界仍需投入广泛精力,其成果或可为当下的乡村保护发展提供借鉴。然而当下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村落的存续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艰巨挑战,为数众多的传统村落正面临空心化的衰败和建设性的破坏。防御性是多数传统村
非接触式微振动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不改变被测量物体状态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其中,基于激光散斑的微振动测量技术,以其空间覆盖范围广、光波能量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激光散斑与高速图像采集相结合,使得该微振动测量技术具有系统简单、快捷迅速的特点。进一步,环境光照明下高速视频中运动特性的提取和放大,具有隐蔽性强、灵敏度
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粘滞阻尼器的多种布置方式及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目标函数,通过算例分析多种布置方式的减震效果,得出粘滞阻尼器的最优布置方式;最后提出粘滞阻尼器的一种安装方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不同安装方式的减震效果,并与粘滞阻尼器的布置方式结合,得出粘滞阻尼器的最优布置方案,并且通过比较同一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验证所得的最优布置方案是否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从而得出一些相关结论。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超大超长型混凝土侧墙结构日益增多,由于侧墙早期开裂导致的地下水渗漏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到重大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并给后期的修复维护带来诸多困难。作为从结构设计角度对裂缝控制的方法之一,诱导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应用于地铁车站等结构中,在裂缝控制和防水措施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具有丰富的工程应用价值。但目前建筑工程领域系统研究并不多。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
基于数值子结构方法研究大型复杂结构的非线性计算问题时,通常将其分解为整体主结构适度规模的线弹性分析,及数量和规模都较小的局部构件隔离子结构非线性分析问题。主子结构之间满足边界协调条件,并通过非线性修正力进行耦合。但是该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无法精确、高效地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首先,在过往的研究中,非线性修正力是通过隔离子结构模型的静力分析得到的,即仅仅考虑了静力修正。本文将子结构的静力分析问题拓展
准静态响应是计算桥梁冲击效应的必要参数,也是基于影响线的桥梁振动分析及结构性能评估方法中的重要因子。已有研究表明,桥梁准静态位移及应变的获得主要以数值计算和振动信号反演为主,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及局限性。如果能从桥梁振动信号中直接分离提取准静态成分,将大大提高桥梁动力性能检测及分析的效率,并为桥梁随机振动下结构实时冲击效应的分析提供有效的计算方法。本文以此为目的,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基
磷是海洋生物生长所必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磷酸盐浓度在海洋中存在巨大的时空变化,在寡营养盐海域,浮游植物生长需摄取大量磷酸盐,导致表层海水中的磷酸盐浓度低至nmol/L水平,低于常规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使得目前大洋中磷酸盐浓度的现场数据仍十分匮乏。准确、快速地获取痕量活性磷浓度的数据,对海洋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虽然活性磷的自动分析方法已得到快速发展,但这些方法仍存在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设计重心放置在内部空间的营造与刻画上。剖面能同时揭示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展示被剖切实体与内部空间状态,回归建筑设计本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光影是剖面中穿行的主角,只有当建筑被剖开后,才能真正感受到内部空间与光影的设计内涵,展现建筑形体与光影的关系。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其内部功能对采光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内部空间也逐渐显露出复杂性的倾向。
在真核生物中,由m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有mRNA、核糖体、tRNA和起始因子的共同参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是翻译起始过程中最大的起始因子复合物,包含13个亚基(eIF3a-eIF3m),是翻译起始因子家族中结构最为复杂的成员,几乎参与了翻译起始的所有步骤。eIF3亚基表达水平不均衡会影响整个eIF3复合物的表达,在某些情况下,eIF3的错误调控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