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面视角下博物馆采光空间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zhang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设计重心放置在内部空间的营造与刻画上。剖面能同时揭示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展示被剖切实体与内部空间状态,回归建筑设计本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光影是剖面中穿行的主角,只有当建筑被剖开后,才能真正感受到内部空间与光影的设计内涵,展现建筑形体与光影的关系。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其内部功能对采光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内部空间也逐渐显露出复杂性的倾向。基于此,本文将以剖面、光和博物馆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研究主框架。以剖面中的被剖切实体(涂黑部分)与内部空间(留白部分)作为研究的视角,分别解析光与博物馆形体、空间之间的配合关系。论文选取了三个主要案例:金贝尔艺术博物馆、蒙泰美迪欧博物馆以及阿利坎特当代艺术博物馆,对应了博物馆自然采光环境中的形体和空间研究。这三个案例形成了由形体建构到空间心理,由实到虚,由物质到精神的纵深推进,并逐步展示了光与各建筑元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建筑形体与光的研究中,金贝尔艺术博物馆代表了形体的秩序设计,它是由基本单元形体及其组合构成,形成了原型形体的建构逻辑与形体组合的阵列布局。蒙泰美迪欧博物馆则代表了高度灵活、因地制宜的无序形体设计,建筑的形体与内部功能精准对应,形成了不断变化的光影效果。在内部空间与光的研究中,阿利坎特当代艺术博物馆代表了空间的秩序与叙事,叠合空间为光影带来了秩序与方向,空间形态差异与光影的组合产生了独特的叙事环境。通过三个案例的深入分析及大量其他案例的佐证,分别总结出:博物馆自然采光中的形体秩序与光源方向的设计策略;硬边形体、柔性形体与光影强弱的设计策略;空间秩序与光影节奏的设计策略;空间路径与光影叙事的设计策略。最后,通过鼓浪屿时间博物馆概念设计对总结出的策略进行实践操作,试图为当代博物馆自然采光研究体系进行补充,同时也为研究其他类型建筑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其他文献
UBI(usage-based insurance)车险是基于使用量的保险,利用车联网技术收集驾驶行为数据,基于驾驶行为数据分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风险,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驾驶员实行相应的费率调整。UBI车险能够实现风险等级的准确划分,有利于保险公司进行准确、科学的费率厘定。本文基于驾驶行为数据,采用实证的方法科学的筛选出UBI车险费率因子,构建UBI车险驾驶人风险分级模型,将驾驶风险与浮动费率系数相
在互联网时代,广告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广告凭借其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时下最主要的广告形式。为了提高用户点击次数,获取变现流量,广告系统利用相关策略对不同广告的点击概率进行预测,并选择较大概率值的广告进行针对性投放。准确的点击率预估效果不仅能提高企业营收,还能增加用户黏性,因而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点击率预估模型作为广告系统的核心,能够深入挖掘特征间的
对矿山开采中的矿区进行稳定性监测与预警是至关重要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微震监测技术是当今矿山安全生产中最先进的监测与预警技术之一,但是微震监测技术仍存在许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噪音繁杂的微震监测信号去噪以及微震监测信号的区分辨识等。对此作者主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矿山微震信号进行去噪研究。基于矿山微震监测信号和小波基特性,发现db4和sym6小波基较适用于
传统村落是承载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且处于动态嬗变过程中的独特遗产,是孕育文化、传承记忆、培养气质的摇篮,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传统村落所蕴藏的独特设计与营造智慧仍处在被发现与深入解读的过程中,学界仍需投入广泛精力,其成果或可为当下的乡村保护发展提供借鉴。然而当下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村落的存续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艰巨挑战,为数众多的传统村落正面临空心化的衰败和建设性的破坏。防御性是多数传统村
非接触式微振动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不改变被测量物体状态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其中,基于激光散斑的微振动测量技术,以其空间覆盖范围广、光波能量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激光散斑与高速图像采集相结合,使得该微振动测量技术具有系统简单、快捷迅速的特点。进一步,环境光照明下高速视频中运动特性的提取和放大,具有隐蔽性强、灵敏度
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粘滞阻尼器的多种布置方式及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目标函数,通过算例分析多种布置方式的减震效果,得出粘滞阻尼器的最优布置方式;最后提出粘滞阻尼器的一种安装方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不同安装方式的减震效果,并与粘滞阻尼器的布置方式结合,得出粘滞阻尼器的最优布置方案,并且通过比较同一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验证所得的最优布置方案是否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从而得出一些相关结论。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超大超长型混凝土侧墙结构日益增多,由于侧墙早期开裂导致的地下水渗漏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到重大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并给后期的修复维护带来诸多困难。作为从结构设计角度对裂缝控制的方法之一,诱导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应用于地铁车站等结构中,在裂缝控制和防水措施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具有丰富的工程应用价值。但目前建筑工程领域系统研究并不多。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
基于数值子结构方法研究大型复杂结构的非线性计算问题时,通常将其分解为整体主结构适度规模的线弹性分析,及数量和规模都较小的局部构件隔离子结构非线性分析问题。主子结构之间满足边界协调条件,并通过非线性修正力进行耦合。但是该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无法精确、高效地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首先,在过往的研究中,非线性修正力是通过隔离子结构模型的静力分析得到的,即仅仅考虑了静力修正。本文将子结构的静力分析问题拓展
准静态响应是计算桥梁冲击效应的必要参数,也是基于影响线的桥梁振动分析及结构性能评估方法中的重要因子。已有研究表明,桥梁准静态位移及应变的获得主要以数值计算和振动信号反演为主,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及局限性。如果能从桥梁振动信号中直接分离提取准静态成分,将大大提高桥梁动力性能检测及分析的效率,并为桥梁随机振动下结构实时冲击效应的分析提供有效的计算方法。本文以此为目的,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基
磷是海洋生物生长所必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磷酸盐浓度在海洋中存在巨大的时空变化,在寡营养盐海域,浮游植物生长需摄取大量磷酸盐,导致表层海水中的磷酸盐浓度低至nmol/L水平,低于常规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使得目前大洋中磷酸盐浓度的现场数据仍十分匮乏。准确、快速地获取痕量活性磷浓度的数据,对海洋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虽然活性磷的自动分析方法已得到快速发展,但这些方法仍存在